入,增加了韓國的文化輸入,哪來現在韓流什麼事?
絕大多數的帝國人是從日本動畫片,日本漫畫片,日本電視劇等這些最粗淺的方面瞭解日本,而這些方面都是傳媒的方向,畢竟普羅大眾並不是人人是藝術家,會一開始就從日本的畫家,手作大師等方面來了解。
透過最粗淺的瞭解,從灌籃高手到美少女戰士,從棒球英豪到足球小子,從日本綜藝到日本電視劇。在沒有大規模引進韓國文化的時候,帝國的每個孩子基本都看日本動畫片。
從裡面我們找到了文化的認同感,畢竟日本是發達國家中最接近帝國文化的國家,與我們僅一水之隔。
而從最甜俗最粗淺的方面瞭解了日本的孩子長大後,開始看日本的漫畫,日本的小說,日本的紀錄片。
進一步瞭解日本文化,並被其中優點深深吸引。畢竟,透過媒體傳播的大多數是最美好的內容。
這種文化輸入在帝國十幾年前開始扼制日本文化的入侵,改與韓國文化合作後,變成了韓流。可哪怕如此,日本文化依舊透過遊戲,番,影響著現在的年輕人。
帝國的文化輸出是相對落後,相對劣勢的。雖然我們也在各個國家開設孔子書院,可教學的內容枯燥無味。
我們沒有火熱到能跟進現在潮流的動畫片吸引發達國家的孩子,讓他們瘋狂地迷戀我們帝國風的動畫片,從小就影響他們,我們只有喜羊羊與灰太狼。偶出一部好的動畫片,也是短短的電影,而非長篇動畫片。
做媒體的都知道,只有長篇動畫片,充滿了帝國風情,文化,風景和正面形象的長篇動畫片才能對他國的孩子進行文化輸出。
文化輸出很可怕。
看看韓國對我們國家的文化輸入吧,從十幾年前引進他們的電視劇,每一部電視劇都無不唯美,無論是男女主角的妝容還是場景,讓帝國女人對韓國這個國家充滿了憧憬:那裡人美,景美,每個人都彬彬有禮。
而實際上,雖然十幾年前的韓國已是發達國家,但是當時的他們國家真的如同電視劇裡一般美好嘛?
經過十幾年的文化輸出,透過電視劇的影響,韓國開始向帝國輸出他們的化妝品,他們的服裝,他們的日化。
最開始,他們的化妝品其實不怎麼好,就如同現在我們的華為一樣,怎麼跟蘋果比?當時他們的化妝品也無法跟歐美國家的比,可在我們國家卻實現了購買井噴。
這種井噴帶來的經濟效應讓韓國化妝品越做越好。
周邊發達國家都看到了帝國這個藏寶盆:地大物博人多,隨便一個訂單貨了,大陸訂單就意味著海量。
而我們經歷了戰爭之後,從溫飽中醒過來,從十年前開始大規模地拍偶像片,而不是一部又一部農村片。
一直輸出農村片,讓其他國家對帝國人的印象就是老土,窮。可喜的是,現在我們的偶像片從翻拍模仿臺灣電視劇,如《流星花園》的翻拍,到現在超越了臺灣電視劇,媲美韓國電視劇。
我們從十幾年前隨便一個臺星,港星,就能席捲整個大陸引來崇拜,到現在在網上能看到嘲笑港燦,臺灣土包子,我們有了這種自信,走到這一步是伴隨著媒體的模仿和抄襲。
除了電視劇,媒體開始模仿抄襲韓國綜藝,臺灣綜藝。從《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花兒與少年》、《花樣姐姐》等綜藝,火爆大陸,也火到了臺灣,香港。
雖然很多帝國人自己諷刺自己抄襲,模仿,可臺灣的媒體卻在自己的綜藝節目上吐槽自己“跟不上大陸的步伐”,“昔日他們模仿我們,如今我們追不上他們”。 帝國的山水美好,現代的發達透過這些粗淺的電視劇,電視劇將帝國文化傳到了韓國,日本等周邊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