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5頁)

經自幼多能背誦,此時也便於進一步鑽研。

1915年6月25日,毛澤東致同學湘生的信中說:

如言自修,吾舉兩人聞君。其一康有為。康嘗言,吾四十歲以前,學遍中國學問;四十歲以後,又吸收西國學問之精華。其一梁啟超。梁固早慧,觀其自述,亦是先業詞章,後治各科。蓋文學為百學之原,……來日之中國,艱難百倍於昔,非有奇傑不足以言救濟,足下幸毋暴棄。

青年毛澤東有明確的主張:只有“奇傑”才能救中國,而這種“奇傑”,必學通中西,首先要通國學。

1917年《新青年》在北京出版之後,毛澤東讀書的興趣就被該刊所倡導的新思潮吸引去了。但他並沒有完全排斥古老的國學,仍認為要“略通國學大要”。

1917年8月23日,在致老師兼摯友黎錦熙先生的一封長信中,毛澤東說:

弟久思組織私塾,採古講學與今學校二者之長,暫只以三年為期,課程則以略通國學大要為準。過此即便出洋求學,乃求西學大要,歸仍返於私塾生活,以幾其深。

顯然,在青年毛澤東的眼裡,“西學”和“國學”是同等重要的,但國學應為基礎。

其實,在毛澤東求學的那個時代,並非西方學說和思想一統天下的時代,國學在經歷了清後期的低迷徘徊之後,在清末民初,便有復興之勢,湧現出了一大批大師級的學者。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章 毛澤東眼中的國學(2)

“國學”即“中國學術”,是有別於西方學術的中國特有之學術系統的簡稱。“國學”之名,始見於清末。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此時毛澤東年方十四,還未走出韶山,劉師培、章太炎、鄧實等創辦了《國粹學報》,在其二十七期,鄧實發表了《國學精論》一文。1910年,章太炎先生的《國故論衡》刊印以後,一紙風行海內外,成為莘莘學子的必讀之書。所以,國學又被稱為“國故”、“國粹”、“國故學”,西方學者則稱之為“漢學”。

在如此濃厚的研究國學的氛圍中,毛澤東下定“略通國學大要”的決心是很自然的事了。

國學的分類,有人按清朝的四庫全書,分為四部,即“經、史、子、集”。

清朝的學者姚鼐的《古文辭類纂》則認為可以分三門:曰義理,曰詞章,曰考據。備受青少年時代的毛澤東崇拜的清代“中興之臣”曾國藩於此三門之外,又增加“經世”一門。

毛澤東很推崇曾國藩的四分法。1915年9月他在給好友蕭子升的信中說:

僕觀曾文正為學,四者為之科。曰義理,何一二書為主(謂《論語》、《近思錄》),何若干書輔之;曰考據亦然;曰詞章曰經濟亦然。

雖然青年毛澤東主張“略通國學大要”,但他對國學中所包含的糟粕是有著清醒認識,並深惡痛絕的。他在致黎錦熙的信中說:

吾國人積弊甚深,思想太舊,道德太壞……吾國思想與道德,可以偽而不真,虛而不實之兩言括之,五千年流傳到今,種根甚深,結蒂甚固,非有大力不易推陷廓清。

主張大力“推陷廓清”,這其實是當毛澤東成為一名*主義者之後,主張對包括國學在內的舊思想、舊文化,採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批判地繼承”的思想之端倪。

在經歷一番艱難的“上下求索”之後,毛澤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主義,從此,他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犀利而深邃的目光,重新審視自己所熟悉的國學。

一方面,毛澤東主張要繼承以國學為核心的傳統文化。

1938年,在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在號召全黨學習*主義的同時,認為要學習中國的歷史遺產:

最新小說: 火影:綱手,跟我一起旅行吧 穿越火影之修真者的逆襲 永劫,從壞桃開始的亂殺生涯! 契約到期後我甩了負心漢 以輔助之名,助力IG再次登頂 開局單杆147 神印:黑夜女神今天篡位成功了嗎 第一玩家 男扮女裝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北門老槍 神只:從哥布林開始 劍網三:沙雕玩家助我超神 一人:岐王李茂貞,千年歸來 網遊:開局2888億個屬性點 神秘復甦:此世之暗 王者:富婆寵溺這個射手太猛了! 網遊:一刀劈死神 網遊:神秘玩家 航海玫瑰 全民永夜:只有我能看到彈幕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