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組成大為不滿,兩位總長遲遲不願北上,這才拖延至今。今天上午,宋教仁、王寵惠終於在千呼萬喚之中抵達北京。內閣總理唐紹儀擔心夜長夢多,決定下午便召開國務會議,並宣告民國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成立。
在召開國務會議之前,三位新中國黨的大佬自然應該互相通通聲氣,以便保持步調一致。
中午時分,孫元起乘車趕到城內的江浙會館,張謇、湯壽潛聞聲迎出門外。剛下車,就聽張謇促狹地問道:“百熙,經世大學近在咫尺,怎麼你反而來得比宋遁初(宋教仁)、王亮疇(王寵惠)還晚?”
孫元起穿越之後與文人雅士打了不少交道,閒暇也翻閱部分文學典籍,一些基本酬答還是可以應付的。聽了張謇的問話,應聲答道:“所謂‘洮之汰之,沙礫在後’,按照道理在下也應該來得最遲啊。”
張謇轉過頭對湯壽潛說道:“蟄先,你看百熙他明顯用意不純。居然暗地裡譏諷我們是‘糠秕在前’!”
湯壽潛哈哈大笑:“誰讓你不說‘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三人對話雖然簡短,卻涉及到《世說新語》裡的兩則故事。
第一則出自《排調篇》。說王文度和範榮期一起去見簡文帝,範榮期年紀大而職位低,王文度年紀小卻職位高。兩人進門時便相互推讓,都想讓對方先進。推來推去,最終還是按照官場“序爵不序齒”的規矩,讓王文度先走。王文度覺得心裡過意不去,便說道:“簸之揚之。糠秕在前。(簸米揚米,秕穀和米糠都在前面。)”意思自己是沒用的秕糠,所以才走在前面。以此表示自謙。範榮期趕緊答道:“洮之汰之,沙礫在後。(淘米洗米,沙子和石子落在後面。)”意思是說,如果你是秕糠。那我就是一點用處沒有的砂石。——這是交際場合常用的手段:比爛。你不是說你差麼?我比你更差!
另一則出自《言語篇》。簡文帝做撫軍將軍時,有次和桓溫一道入朝,進門的時候也是相互推讓,都想請對方走在前面。一個是地方上手握重兵的實權人物(桓溫),一個是朝廷裡虛有權勢的逍遙王爺(簡文帝時為會稽王),最終實力決定一切,槍桿子裡出政權,所以桓宣武走在前頭。桓溫也說了句謙讓的話:“伯也執殳。為王前驅。”這句話出自《詩經。衛風。伯兮》,意思說。我之所以走在前頭,是為王爺鳴鑼開道、鋪土淨街。
簡文帝聽後十分謙遜地答道:“這應該所謂‘無小無大,從公於邁。’”這句詩則是出自《詩經。魯頌。泮水》,意為無論職位大小,我們都是跟著你混。——這是交際場合另一種常用的手段:拍馬。我厲害?你比我厲害十倍!
無論比爛還是拍馬,關鍵要讓人高興又不顯得粗俗,高帽送到還讓人回味無窮。這兩則故事或設喻取譬、或引經據典,文辭典雅,不露痕跡,簡直風雅得不像話,故而一直被後人誇讚引用。
如果旁人沒有讀過《世說新語》,聽見三人這番應對或許一頭霧水:他們在打什麼啞謎呢?相反,如果旁人知道這兩則典故,便會為這番巧妙問答而會心一笑。
孫元起引用“沙礫在後”,表示自己之所以來得晚,是因為自己不重要。而張謇馬上有些不樂意,說出了“糠秕在前”,意思你是我們新中國黨的黨魁,如果你不重要,那我們豈不是分文不值的秕糠?湯壽潛則用“伯也執殳,為王前驅”的詩句,表明我們兩個雖然年齡大些,那也只是給你這位大佬打前站的隨從。
三人寒暄過後,湯壽潛提議道:“時已近午,等會兒還要去參加國務會議,不如我們就近吃點便飯,邊吃邊聊吧?”
張謇也點頭贊成:“也好!老夫知道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