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寸艦炮能夠發揮出全部威力,就連三百毫米艦炮打出的穿甲彈都有大約百分之五十的機率打穿美艦的主裝甲。緊接著,瞭望員發現,公海艦隊在完成轉向後沒有減速!
對金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訊息。
原因很簡單,即便大西洋艦隊全速衝刺,也只能達到十八節。在這個速度下,即便交戰距離只有一萬六千米,六艘美艦的主炮命中率也不會超過百分之一。在之前的戰鬥中,即便在二萬米的交戰距離上,德艦也能在十八節以上的航速時,讓主炮的命中率保持在百分之二左右。
做為傳統型海軍將領,金非常清楚,大西洋艦隊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半點勝算。
問題是,不加速追的話,一個小時之後,公海艦隊就將摔掉大西洋艦隊,而最高航速只有十二節的運兵船隊無論如何也逃不掉。
金沒有選擇,只能下令全速追上去。
只是,金也非常清楚,就算他能打敗馮承乾,也沒有能力繼續掩護運兵船隊,因此在下令全速追擊的時候,他讓通訊軍官發了兩封電報。
一封電報發給運兵船隊,讓船隊向北轉向逃避。另外一封電報發給了漢密爾頓,提到了交戰情況,並且希望大艦隊能夠前去接應突圍的運兵船隊。
顯然,這兩封電報根本沒有半點意義。
這個時候,對運兵船隊構成威脅的不是公海艦隊,而是兩支巡洋艦分隊。此外,金並不知道還有一支巡洋艦分隊就在運兵船隊北面,而且已經展開戰列,正在以十六節的航速向南搜尋。至於沒密爾頓的大艦隊,此時還在東面兩千多公里之外,就算全速趕來,也要三天之後才能到達。
由此可見,金做了一個最為錯誤的決定。
當時,馮承乾只知道,大西洋艦隊在轉向之後,航速依然保持在十八節,而這也正是他希望得到的結果。
透過之前的戰鬥,馮承乾已經發現,大西洋艦隊在高速航行時的炮擊命中率很不理想。
也就是說,只要保持交高的速度,大西洋艦隊就佔不到便宜。
當時,馮承乾也想到,金這麼做,就是在掩護後面的運兵船隊,只是他沒有想到金會讓運兵船隊調頭北上。
直到十一點三十五分,馮承乾才收到了輕巡洋艦發來的電報,得知運兵船隊已經轉向。
這下,戰局完全明瞭了,至少對馮承乾來說是如此。
看完電文,馮承乾就下令把速度降低到十八節,與大西洋艦隊進行面對面的決戰,並且明確高速旗艦官兵、以及讓其他戰艦的艦長告訴手下的官兵,公海艦隊不會繼續避戰,將與大西洋艦隊一決雌雄。
緊接著,馮承乾給兩支巡洋艦分隊各發了一封電報。
首先與運兵船隊遭遇的十二艘輕巡洋艦放棄追擊,主要任務是幹掉、或者纏住那些掩護運兵船隊的美國輕巡洋艦。在北面展開搜尋的八艘輕巡洋艦加速南下,爭取以最快的速度幹掉運兵船隊。
馮承乾非常清楚,他必須儘快結束這場戰鬥。
說白了,到底要不要與大西洋艦隊分出高下,並不是真正的關鍵。
馮承乾想要得到的仍然是殲滅運兵船隊,而他的任務,就是在為那些輕巡洋艦爭取機會,讓大西洋艦隊無法分身他顧。
顯然,局面對馮承乾有利。
只是,馮承乾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在海戰中,運氣因素是不可避兔的,而且某些時候,運氣往往左右了一場勢均力敵的海戰的最終結果。
更重要的是,馮承乾非常清楚,除了兩艘“拜仁”級之外,另外六艘戰列巡洋艦都不適合進行艦隊決戰。只要大西洋艦隊的運氣稍微好一些,那麼這六艘戰列巡洋艦就得在這場海戰中付出慘重代價。
顯然,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