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號野戰毒氣廠193772716師團華北(1938215恢復平時編制)7號野戰毒氣廠193772716師團華北(1939422恢復平時編制)毒氣廠的任務是化學戰器材的補給和維修業務,員額為廠長(中佐或少佐)以下45名,全部人員均為毒氣技術人員。裝備各種修理器材和補給器材。
自1933年底之後,從習志野學校派出一名軍官到關東軍司令部,從事關東軍各部隊的化學戰教育業務以及科研和習志野學校等在中國東北進行的化學戰方面的研究和試驗。該職務後來由習志野學校有關人員輪流擔任。
1937年8月,日軍把駐滿洲的武器試驗骨幹人員調往關東軍,使其常駐,並從技術和科研等單位抽調要員,在齊齊哈爾成立了關東軍技術部。於是,關東軍司令部的科研與訓練業務便分成兩部分:有關化學戰研究和試驗的業務由新設的技術部化學武器班(班長勝村炮兵中佐)承擔,有關教育訓練業務和過去一樣,仍由司令部(參謀部第3處)承擔。為便於與關東軍技術部化學武器班開展業務合作,1938年5月新成立的第2迫擊炮聯隊設在齊齊哈爾。
1939年5月11日,化學武器班被擴編為關東軍化學部獨立出來。首任化學部部長由技術部部長小野行守工兵大佐兼任。化學部大致相當於中央的科研所,由化學戰使用、化學、醫學和獸醫學研究以及氣象研究等部門組成。由於技術部後來遷至長春,化學部利用了其營區和建築,它和毗鄰的第2迫擊炮聯隊一起,成為中國東北化學戰研究中心。歷任化學部部長有:第二任小柳津政雄炮兵大佐(1939年11月1日起),第三任宮本清一炮兵大佐(1940年12月2日起),第4任山脅正男少將(1943年1月18日起),第五任秋山金正少將(1944年6月20日起至1945年7月28日)。
1937年&ldo;七•七&rdo;事變爆發後,就在上海派遣軍司令部成立了化學部,從習志野學校派遣所需人員,以應付可能發生的化學戰,但不久便解散了。1945年2月20日編組了中國派遣軍化學部,承擔有關化學戰的資料收集、調查等業務。
1940年以後,逐漸在日本國內和中國東北各需要的師團編組了&ldo;製毒訓練所&rdo;或&ldo;師團屬製毒隊&rdo;。製毒訓練所(隊)除自身的教育訓練以外,還承擔了各軍、師團的化學戰教育任務。是一支規模相當於中隊的部隊,其編制由本部和3個小隊組成,第1、第2小隊負責各種地形的消毒(配備3輛履帶式貨車),第3小隊負責染毒兵器和被服的消毒任務,配備3輛消毒車甲、3輛消毒車乙。製毒訓練所後被改編為師團屬製毒隊,參加沖繩作戰的第24師團就編有製毒隊,編制員額為隊長以下277名。
迫擊炮因具備彈道彎曲,輕便靈活,可使用常規彈藥和化學彈藥等特點,備受侵華日軍的青睞,被廣泛派遣到中國戰場,充當化學戰的主力。
派遣到中國的主要迫擊炮部隊有:第1迫擊炮大隊,代號:呂5531,1937年9月18日編入近衛師團,參加侵華戰爭。1945年在中國湖南省戰敗投降。
第4迫擊炮大隊,代號:整7333,1937年9月18日編入第101師團,隨該師團參加侵華戰爭。1945年在中國江蘇鎮江戰敗投降。
第5迫擊炮大隊,代號:海3503,1937年7月編入華北派遣軍第14師團,在中國戰場使用化學彈藥作戰,後隨該師團轉戰於太平洋奇毛爾島,1945年戰敗投降。
第10迫擊炮大隊,代號:滿洲526,1941年8月8日在中國齊齊哈爾編成,翌年10月改編為關東軍化學部練習隊,負責為關東軍試驗化學戰武器裝備及培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