礙商業貿易的進行,因此表示強烈反對。而清國國內的維新派和南方各省督撫出於私利的考慮,也向各國公使傳達了希望列強插手的態度,從而進一步堅定了各國施壓的決心。
英國人甚至提議各國的使館的衛隊集結起來,到時候直接殺進紫禁城,把光緒給救出來。雖然這個不靠譜的提議最終沒有實行。不過列強的反應如此激烈也把慈禧給嚇住了。
在這種情況下,廢立之事最終以慈禧妥協而告終。不過也由此讓慈禧對列強心生不滿,而後黨以及一部分希望溥俊登位的滿洲大臣也從中煽風點火,希望利用義和團的“扶清滅洋”的主張來將列強趕走,以此來滿足自己的利益。
如此一來,才導致了現在的這個局勢。如果這個局面繼續發展下去,八國聯軍,哦,現在沒有奧匈了。七國聯軍侵華估計也就在所難免了。
但是如果真的發生七國聯軍侵華,誰受益最大?很顯然,不是德國。
首先是賠款,歷史上賠款份額最大的是俄國人,分到了1。3億兩庫平銀,其次才是德國的9千萬兩。而且現如今奧匈沒了,但是原本分給奧匈的那部分顯然不可能全額落到德國的頭上,必然會按照比例被分給其他國家。其次。一旦一戰開戰,德國的那筆錢肯定也就沒著落了。
雖然一戰後各國出於各自的目的陸續開始退還辛丑條約中的賠款。但是不管怎麼說,在退還之前這筆賠款還是讓各國大撈了一筆油水,在退還前所產生的價值也是不能和退還來的數額畫等號的。
其次,辛丑條約後清政府對本國的控制能力越來越衰弱,而能夠從中獲利的無疑是對清國控制力最強的英國,不過其中獲利最大的無疑是貪得無厭的俄國。除了鉅額賠款,俄國還對東北三省進行了入侵,奪取了巨大的土地,沙俄外交大臣拉姆斯托夫甚至說過:“1900年的對華戰爭,是歷史上少有的最夠本的戰爭”。
無論是英國還是俄國。或者是因為地理上的優勢而能夠從中分一杯羹的日本,藉著戰爭的機會從清國身上獲取利益,從長遠上看都不符合德國的利益。
現在清國的海陸軍武器裝備使用的都是德國製造,陸軍的訓練體系規範條例都在學習德國,工業生產機械裝置都在引進德國技術,如果操作得當,完全可以讓德國在清國能獲得利益更上一層樓,又何必便宜其他國家。
所以在英法俄暗戰中德國可以表示沉默,但是在清朝問題上德國可要大包大攬。
“各位先生們,我們現在聚集在這裡主要是為了解決清國內部的一個民間組織對我們的公民的暴力行徑的問題。就我所知,清政府也進行了一系列的行動,但是局面卻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反而越來越糟糕了,各位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這樣?”德國首相馬沙爾面對與會的各國代表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還用問嗎?當然是因為清國政府根本無視各國的要求,沒有盡力去圍剿那些暴民,所以那些暴民才能夠倖存下來,然後導致局勢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要我說,就應該給那些黃皮猴子一個教訓。”俄國帝國大臣委員會主席杜爾諾夫惡狠狠的說到。
“您的意思是俄國準備從西伯利亞出發一路南下打進清國的首都嗎?”現在正在和俄國人不對付的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侯爵立刻反言相譏,開玩笑,這些俄國人想要幹什麼一眼就能看出,東北三省這些毛子早就想一口吞下去了,怎麼能讓他們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