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之人,除軍馬之外,弟擬召集人手修路架橋,以便軍馬糧草輜重於戰時行走,更有利於日後貨物人員流通之利也!”
幾個熟悉朝廷題本格式的文案,則是奉命給內閣司禮監起草了一份奏本。內容嘛。倒是大同小異。大概意思就是和崇禎同學說,我知道了錦州之事,沒事別害怕。我是咱們大明朝的忠臣,所謂的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為了不使遼事崩壞,我已經下令在我的地盤上實行總動員,調四十萬兵馬北上。而且是自備一年的糧餉軍器。但是海路一時運送不了那麼多的人馬輜重,所以要透過江西、湖廣、浙江等地分路北上。除了兵馬北上之外,為了運輸轉運糧食輜重方便,我還要在沿途大肆修路架橋,請皇上和內閣不要誤會。同時,下旨明告天下命令沿途各地官府一體周知予以配合才是!
這些公文、題本被文案們仔細核對了一番文字,檢查了格式是否符合朝廷要求之後,請守漢簽字、用印之後,在娘娘宮外鳴炮拜折發出。
這些公文被行轅官兵們用海船和快馬分兩路。海船南下送遞到廣州、福州、順化等目的地,自然在南粵軍所轄地區內掀起熱火朝天的活動,大量的裝備和兵馬緩緩北上,從南面來的部隊逐漸接受防務,作為預備隊準備北上。
但是,被快馬西進送到京城的題本,卻是將朝廷上下嚇得魂飛魄散!
四十萬人馬北上?而且又是要途徑南直隸北上?這還得了?
籍貫在南直隸、湖廣等地的官員們,立刻群起鼓譟了。
大兵過境。寸草不生。這是他們印象當中軍隊行軍的樣子。那些丘八去禍害那些佃戶、平民咱們讀書人可以假裝沒看見,但是行軍隊伍踐踏了良田。騷擾了街市,又該如何?
嘴裡說的完全是聖人教化的微言大義,心裡可盤算的都是自家的生意。南粵軍的那位少主在山東搞得可是大家斯文掃地,衣冠不存。眼看著就要開徵夏糧了,多少縉紳之家都得和那些窮鬼們一道去完糧納稅。交些錢糧倒是小事,可是多少年的威嚴卻被打翻在地。讀書士子的顏面何存?
不行!絕對不能讓寧遠伯的大軍從咱們的家鄉經過!
萬一到時候和山東一樣,強行推廣寧遠伯的所謂新政,豈不是和當年王安石一樣,又是一番害民之舉?這比大軍過境的洗劫來得還要兇狠!
於是,這些人或是聯名。或是單獨上書,尋找千奇百怪的各種理由,但是不管說的多麼花裡胡哨,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阻止李守漢的這四十萬人馬北上!
看著司禮監每天用籮筐抬進來的各種題本、奏疏,不由得崇禎滿心都是苦澀。“你們以為朕便願意同意寧遠伯的大軍北上嗎?!”
早在守漢上了題本的當晚,陳新甲便在君前獨自奏對時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為了大明江山,臣意以為,當速速與東虜款和,行當年俺答汗之順義王故事。切切不可令寧遠伯大軍過了長江!一旦大軍兵臨京師,皇上,若是有人把通州當成了陳橋,您該如何自處?”
陳新甲的話,猶如一柄利劍直刺崇禎的心臟。話雖然句句誅心,但是卻每一個字都敲打在了他的心坎上。是啊!和東虜議和之後,大不了是給黃太吉一個封號,任憑他在遼東稱皇帝,然後朕便可以藉助這難得的時間掉過頭來,收拾內地的殘局,一旦將流寇剿殺乾淨,海內清平了,朕便效仿當年成祖,提大軍出關一舉收復遼東便是!
可是,如果寧遠伯的大軍到了,即便是當真出山海關到遼東去對付遼賊,一俟遼賊平定,朕該如何封賞他?總不能像太祖給開平王下春芽,給中山王賜蒸鵝那樣處置吧?
“以卿之所見,該當如何?”崇禎努力穩穩心神,輕聲詢問陳新甲。
“陛下,以臣之愚見,一不可令寧遠伯大軍過長江,甚至留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