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給你補給,一旦你需要就發射紅色訊號彈。”
“收到,謝謝您。另外,如果在我突擊的時候你們能提供一點菸霧彈掩護就好了。”
“我會向戰車的車長們傳達的。”
戰車都會攜帶煙霧彈發射器,雖然也可以用迫擊炮之類的火炮來發射煙霧彈,但要實現最快最精準的煙霧覆蓋,果然還是得依靠戰車的煙霧彈——當然,愛娜自己機體上的煙霧彈最值得信任,可惜只有六發。
愛娜佔領了她看中的迎擊位置,然後開始觀察基地的戰備狀況,她看見大約八輛豹式戰車已經進入事先設定好的戰車掩體,只露出炮塔的炮盾部分,閃電球防空炮正在離開原本的防空炮陣地,向著東方的沙丘後方繞過去。
除了這些之外,基地各處的防空炮位都放低了炮身,切換成了平射狀態。
美華共和國衛隊使用的是德制防空炮,向空中開火和平射的時候要更換部分炮架。這個不方便的設計是這種戰後才列裝的57毫米雙管高炮的最大缺點——也幾乎是唯一的缺點。
愛娜聽見耳機裡傳來中文的簡短呼聲,這個她聽懂了:“來了!”
下一刻愛娜看見海面上有白色的長條狀煙霧衝向天空。
火箭彈。
二戰後期德軍的戰姬也經常攜帶火箭彈發射架,打完就扔,一通快速密集的轟炸之後衝擊敵人陣地的效果別提多好了。
顯然美國人也把這招學去了,這也難怪,戰爭後期美國人在北非沒少吃這種戰法的虧。
從火箭升空的速度判斷,海里的魔導裝甲至少有四臺,考慮到那些沒有攜帶火箭發射架,空出位置給其他火器的機體的存在——那幾乎是肯定存在的——來襲的敵人數量在8到12機左右。
在火箭彈下落的呼嘯響起的同時,愛娜低頭看了眼手錶。
“14分鐘。”這是從警報響起到敵人來襲的時間。
這句話被剛剛那位上校聽到了,他繼續用口音獨特的英語說:“這還是偵察機發現了他們,如果沒有發現,我們要等他們開始發射火箭才知道遇襲了。”
愛娜知道,那種情況這個基地基本玩完了。
雖然現在好像也快要玩完了的樣子。就算敵人只有八臺魔導裝甲,靠基地這點防禦力量根本無法阻擋他們。
火箭彈如雨點般落下,爆炸聲此起彼伏,愛娜的機體半跪在爆炸的聲光中,絲毫沒有被衝擊波撼動半分。
無線電中傳來那上校的聲音,用的是中文愛娜聽不懂,但她猜測可能是讓部隊穩住,不要急著開火。
愛娜深吸一口氣,這時候最後的火箭彈終於落下,下一刻敵方的魔導裝甲從水下露出真容。為了水下航行而造成流線型的機身看起來相當的怪異,比起德軍的試作型水中魔導裝甲來說簡直醜得不像樣子。
不過這也正常,畢竟那些試作型都是林先生親自設計的外形,愛娜到戰爭博物館去參觀的時候,看著那些試做機就想著能開一次就好了,只可惜水中戰魔導裝甲專案在戰爭結束後就轉入技術儲備專案的行列,再沒有進行以裝備軍隊為目的的後續研究了。
想著這些不著邊際的東西,愛娜端起40毫米炮。
就在這時候岸上的防空炮和戰車都開火了,密集的彈雨掃向正在登岸的美軍襲擊部隊。
美國人立刻啟動了氣墊系統——沒錯,就是德軍在北非使用的沙漠戰型魔導裝甲的氣墊系統,美國人在學習德國先進設計理念方面果然從來都不含糊。
敵人的魔導裝甲飛快的橫向移動著,躲避岸上的炮火,在曳光彈中穿梭,同時不斷開火,精準的將一個個炮位端掉——但它們好像暫時拿在戰車掩體裡的豹子沒什麼辦法。
美國人也沒有管堅固的戰車掩體,而是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