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沒日沒夜地趕路,紮寨休息的時候不算太多,因而小七與公子說話的時候,也實在少得可憐。
大多是在下寨安營時候,進帳侍奉那人進膳,這才勉勉強強地說上幾句。
有時那人問,“還吃得消嗎?”
小七在魏營三年吃過許多苦頭,便是這兩年在蘭臺也備嘗艱辛,因而行軍的苦,實在不算什麼。
她便點頭。
到底原都不是話多的人,她不說話,那人便也不再說下去了。
有時那人問,“你一個人的時候,會想什麼?”
會想很多啊,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想。
常常令她翻腸攪肚,不能安寧。
但心裡想那麼多,卻不願叫他知道一點兒,免得他聽去了,他再胡思亂想,因而往往只回一句,“什麼都沒有想。”
那人便問,“會想家嗎?”
小七淺笑點頭。
會想家。
在異國他鄉飄泊了兩年,怎麼會不想家呢?
如今沒有家,想的便都是從前的家。
懸懸在唸,憂心如酲。
常常令她迴腸傷氣,不能安枕。
他們之間的談話,往往也就是這麼一句兩句的。
說完了,小七也就走了。
偶爾她也會問一句,問他,“公子的傷,好些了嗎?”
她問出這樣的話來,那人大抵從也不曾想過,因而手中的銀箸頓了片刻,亦是笑道,“好了。”
沒有血色的一張臉,竟就好了嗎?
她是不信的。
有一回在行軍路上看見木山藥,木山藥是好東西啊,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她拔了幾棵,煮了一壺清口粗茶。她做的東西,裴孝廉沒有不眼饞的,就連這苦苦的木山藥茶都要向她討了喝。
小七不給,告訴他,“這是給公子的。”
裴孝廉聞言不以為意,“公子不愛喝苦的!我知道!”
是罷。
心裡苦的人,也許該吃甜的,就像那甜甜的喜餅一樣,吃了甜的,心裡就不覺得苦了。
唯一一次話多的,是大軍到了歷山的時候。
聽說到了歷山再有一兩日的腳程就到平陵了,因而這一帶雖不在前線,但亦是兵荒馬亂,流民遍野。因了戰事吃緊,來往報信的探馬也越發的多了起來。
夜裡就在歷山紮營,待議事的軍師們都走了,小七照舊進中軍大帳收拾案几。
案上東西多,有輿圖,軍報,還有一小卷細帛,但她是瓜田李下,一向注意自己的舉止,從來不主動窺看那人的軍報。
但這一回,那人卻把那捲細帛給了她,“看看吧。”
小七並不抬頭,兀自忙活著,“公子的軍報,我不該看。”
那人說,“是宮裡的事。”
“宮裡的事,也不該看。”
總之她不該看,不看便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才好。
她自顧自地收拾,那人默了良久,良久才道,“是家裡的事。”
依稀記得一次風雪裡的問話。
那時候她抓住那人的衣袍求他,“公子,不要回宮,我想回家!”
也清楚地記得那人黑著臉問她,“你的家到底在哪兒!”
家。
多遙遠的字眼吶。
一個心心念唸了數年,卻離得越來越遠的地方。
原先想說一句,“公子的家事,更不該看。”
但見那人垂著眸子,一雙長眉下意識地蹙著,蹙得緊緊的,終究是不忍心說這樣的話。
小七頓在原地好一會兒,雖不似從前一樣抬手去舒展那人眉心,到底是攤開了那捲密信垂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