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按部就班上班,她那些不安分的妯娌們正在躍躍欲試,要出來刷存在感。
云溪對一切並不知情,她上班時狀態依舊很好。
元旦過後,學生馬上面臨假期。
店裡生意會更加好起來。
或許80年代沒有補習和特長班的概念,但是有遠見的父母依然不少。
他們或許不知道他們的行為在後世被稱作雞娃,但是他們的付出在內 卷並不嚴重的80年代,大大提升了孩子的競爭力。
或許不是父母不懂,只是有心無力。
知道讀書有出路,但在沒有更多就業機會的80年代,更多父母連勉強維持溫飽都很艱難。
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是不能理解,一個人因為窮可以有多卑微。
由於物資極度缺乏,孩子們為了一點零嘴,友誼的小船是可以說翻就翻的。
父母會反覆囑咐家裡的孩子,到吃飯時間一定回家,不要讓人嫌棄。
不在飯點串門是心照不宣的共識,誰讓大家都窮呢。
家裡養雞是不捨得宰殺的,留著下蛋,雞蛋也不捨得吃,要拿來換錢的。
有多少家庭大部分收入就靠著家裡每年地裡那點收入。
交完公糧也剩不下多少,省吃儉用,多出來的還要計劃著換點錢用。
云溪能這麼順利的找到工作,許多人的紅眼病都犯了。
明裡暗裡盯著的,可不止鍾家人。
到了店裡,云溪開門營業。
她觀察了一番,鍾書言應該還在內室宿醉未醒。
云溪並沒有在意,拿起掃把開始打掃衛生。
掃完地開始擦桌子,衛生搞好不久,店裡有客人上門了
云溪上前招呼客戶。
客戶停在了毛筆和宣紙那裡。
“是需要紙筆嗎?要哪個價位的?”云溪看客人猶豫不定,猜測可能是初學者,需要介紹。
“都有什麼價位,差別大嗎?”
“我們店裡的選品都是中高檔的,其實差別並不是很大,選普通的即可。”
云溪考慮到初學者需要反覆練習,耗材使用頻率超高,推薦了一般價位的。
客戶是一名30歲左右的婦人,孩子應該上初中了。
云溪看她穿著衣服材質,家境應該算中等偏上,特意推薦了價效比高的。
可惜人家不買賬。
“那怎麼行?一分價錢一分貨。要麼不買,用就要用最好的。”
云溪沒想到婦人還是個要強的,既然別人不領情,她也沒必要枉作小人。
云溪拿了上等的宣紙,用材講究的毛筆,一點點講解獨到之處在哪裡。
婦人不時點頭附和,“哎呀,這個好啊。我們家浩然就適合用這些上品。
不都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婦人引經據典,一副不差錢的模樣。
云溪這點眼力勁還是有的。
她報了價位,果不其然婦人臉色變了。
“什麼,才這點東西,要12?搶錢呢你。”
云溪早已預料到她的反應,她也覺得貴,她一個月底薪才15呢。
這孩子一個月耗材的用量快趕上她一個月工資了。
云溪不緊不慢,輕聲細語回覆:“好東西就值這個價啊。
這普通一點的毛筆,一隻只有8毛,上等的要8塊,這價格差了10倍呢。
不過也是,工具好,書寫呈現出來的效果確實更好。
就這一項,就拉開別人一大截。”
云溪講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你不是要排面嗎?給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