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聽得似懂非懂,陶秋然和那邊的工作人員卻已目露驚艷之色。
棠華所言正是建盞燒制的另一特點,也即是所謂&ldo;還原燒&rdo;,而其他大部分瓷器燒制則用的氧化燒的方式。
陶秋然撓了撓頭,很實在地開口:&ldo;你答得很好,但是第一問,節目組給出的答案是&l;斷燒於七、八百年前&r;&rdo;
話雖如此,他本人卻覺得節目組給出的答案含糊,而棠華所言更為精細可靠。
棠華聞言神色不變,微微揚了揚下巴,篤定道:&ldo;確實是六百二十九年前。&rdo;
這件事情說來是很巧的。
棠華與建盞的緣分還得說到一位故人。
故人風雅,好飲茶,尤其喜愛建安所產的黑釉茶盞,她曾經送予那人一隻極為漂亮珍稀的曜變紋盞。
她當初離世得意外且突然,還有事未曾向他詢問清楚,那人卻隨著她的離世,也悄然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彷彿未曾來過。
連同她贈與他的那隻黑釉曜變盞也再無蹤跡。
後來,數百年的無聊時光裡,棠華偶然遊蕩至當初建窯的所在,那一年,建窯恰好下令停燒。
停燒前的最後一批出窯的盞裡,出了一隻極為漂亮的曜變色盞,成色與她當初費心謀來的那隻相似,若她在世,定是要將這一隻也收入囊中。
只可惜彼時她只是一抹魂。
再後來,那一隻新燒出的茶盞落至何人手裡,棠華便無從得知了。
她只知道,千年裡,她恰巧見證了與之相關的一脈茶文化的演變與興衰。
世人不再喝團茶,又改煮為沏,曾經風靡一時的點茶技法也歸於沒落消亡。
曾經教她飲茶那人曾道,間飲茶之法千千萬,隨世代變遷,你我皆不知後世人如何為之,可飲茶之法風雅之義如何改變,不變的是飲茶人的心境。
可她的心境變了。
想到這裡,她有些倔強地揚高了自己的下巴,眼神執拗。
過去的事早已塵埃落定,隨煙雲而去;
何苦讓自己為那些事情所牽絆。
故人再如何,無需她這千年來的惦念,從此她不要再想半分,皆與她無關。
兩邊直播間的彈幕裡關於斷燒年份的答案起了爭執,越來越多的網友引經據典,試圖證明棠華所言也並非謬誤。
節目組工作人員見狀連忙跑去重新商議核對,給了棠華出神的功夫。
沒過一會兒工作人員回來通知:&ldo;這一點上確實有一定的爭議,你回答的挺有道理的,不能算你錯。&rdo;
接下來工作人員將棠華第二日任務的關鍵資訊報給她聽。
棠華聽完卻在心裡默默腹誹:第一日都沒有見到人,還不知第二日如何;
節目組也忒不靠譜,乾脆不要偏信他們!
結果落定,就連彈幕氛圍都變得輕鬆許多。
先前為棠華說話,辯論得最激動的那人忍不住又發了條彈幕誇她:
[烏烏,棠華真的很不錯,對歷史見解很深,一看就不是花架子!我要入股了!]
很快這人的被眾人拿出來說事兒,說得是他先前的歷史發言‐‐
[那個&ldo;糖糕粽&rdo;,剛剛不是還說今晚就是從這裡跳下去也絕對不會喜歡棠華的嗎?(do)]
[哈哈哈哈哈哈,幹嘛啦,還不許人家真香啊?真香是人類難以脫離的本質!]
糖糕粽:[!!!!!不是本人!!!]
這一天的直播在和諧歡快的氛圍裡落下帷幕。
-
第二天一早,棠華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