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別鶴終究是沒有得到他心心念唸的答案,而饒夫子同樣也跟他一樣多了一些思考。
不僅如此,跟他一樣陷入沉思的還有很多人。
不過有一個好的方面就是,很多人開始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去關注生活中常見的事情和一些不常見的事情,並嘗試猜想並判斷其原理。
而相對應的,便是學堂之中,也會有一個個大概被確定或者不怎麼確定的問題被教導給了孩子,以此來提升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以及想象力。
而劉武,自始至終都沒有給出任何答案。
因為他很清楚,科學技術不是單靠一個人就能推動的,華夏曆史上有的是天才,有的是人才,為何但是為何科學技術發展的那麼慢,這是有道理的。
再加上對於很多科學原理他也確實知道的不是太過清楚,所以也不會多說什麼,只是在偶爾一些的問題上給出獨屬於自己的猜想。
同樣,他也會提出一些自己的問題。
最簡單的就是隨著玻璃的生產,他製作了一個三稜鏡,然後在所有人面前弄出了彩虹。
接著,他又將望遠鏡放在一些人面前,問他們望遠鏡只是兩種玻璃瓶組成,為什麼能看的很遠?
同時提出兩個猜想,那就是望遠鏡到底可以望多遠?而那個放大鏡可以放物體多大呢?
一時間,研究這些都在漢軍治下隱隱成了時尚。
當然,這其中少不了劉武的引導。
不僅如此,劉武還投入了不少資源專門搞這些,設立的諸多獎金以及榮譽,並承諾這些問題有人破解出來,就將他們破解出的道理編著在學堂的書本之上並以他們命名。
同時,也會將他們的名字寫入縣誌裡,使其名留青史。
而在研究員,設立了跟高一個層級的研究等級制度,將會對標行政官員。
也就是說,做這些道理的研究,同樣也能讓一個人有個好出路,並且其成果也會比尋常行政官員更容易光宗耀祖,名留青史。
這些在大乾和尋常士子眼中所謂的奇技淫巧,在劉武這裡得到重視的同時,更是得到了學問的傳播。
這一點,足以讓天下人瘋狂。
所以漢軍之中很多問題,可不僅僅只是漢軍內部的人員在討論,大乾治下和白蓮治下同樣又不少人在討研究這些。
而與之相對的,則是所有人都沒有注意,漢軍今年的糧食產量非常高。
這裡面雖然有開墾荒地,分田到戶的原因,但是畝產量相比較往年,還是高出了數十斤。
要知道,今年的天氣相比較往年,其實沒有太大不同,甚至還要差上那麼一點點。
但就是這樣,糧食產量不降反升!
而做出這一切的,就是農業部祭酒伏與炎,以及他所率領的農業研究院和軍事屯田所研究實驗出來的。
經過六年的時間,他們改進了堆肥技術,選擇更好的糧種。
僅僅只是這些,就讓糧食畝產量提升了數十斤,只是有的地塊提升的少,有的提升的多。
而這一切,都被他們看在眼中。
同時,因為劉武和黃別鶴掀起的浩大的問題活動,所以在伏與炎的帶領下,農業部的人分成了兩大部分。
一部分人要研究糧食是不是也分雌雄,這其中又有什麼道理?
另一部分人則是研究,堆肥為什麼能夠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是因為它是堆肥?還是因為堆肥裡含有能夠提升糧食產量的物質。
顯然,很多東西在劉武有意識的引導下,已經開始變了模樣。
追究事物的根本,讓很多人為此感到了興趣。
比如農業部已經申請了好多的放大鏡,甚至不滿足的自己動手研究,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