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軍事學子就不一樣了,他們希望加強軍事,因為他們很清楚,如今的生活是強大的軍事帶來的。
所以,他們最想的就是不斷的提升軍事實力,這樣才能安心。
可是這種提議在呂束他們看來雖然正確,但是太過窮兵黷武,若是軍事太過,這種好生活也就沒有了。
更何況,對於一個喜歡屯糧的倉鼠來說,不斷的將屯糧給全部薅走,是多麼心痛的事情。
所以,雙方是因為其執政理念所造成了巨大的衝突,這才爭吵不斷。
對於這一點,劉武自然是看在眼裡。
畢竟大家都知道軍事,也都知道民生,只不過許多人的側重點不同罷了。
不過,這種爭端也不是文武不合,而是權利的劃分所帶來了不同的責任。
大家對於這種事情不能說毫無頭緒,但卻真的是知之甚少。
聖賢書上叫的,那根本就不算是什麼?
縱然是呂束出身官宦世家,饒夫子出身書香世家、路玉琳出身軍武世家也是如此。
經歷的太少了,沒有太多的參照,或者說參照太多卻又太過殘缺不全而引發的短暫混亂。
故而,劉武很是明白,他們需要在這種衝突中找到一個極為和平的平衡點,然後依靠這種關係不斷的向前發展。
是的,雖然這種理念有著巨大的紛爭,但是這也是所有人心往一處使的結果。
他們在潛意識裡,就像要將這種紛爭控制住,使其在未來影響不要太過厲害,影響了自身的發展。
因為這種爭端始終只是爭端,路玉琳他們不僅在考慮軍事,也在考慮內政。
而呂束他們,不僅在考慮內政,也在考慮軍事。
不然,他們也不至於爭端這麼久。
畢竟這種事情,若是換成歷史中的朝堂,早已經全武行了。
至於如今的大乾朝廷上的文武之爭,嗯.............
有武嗎???
所以,在這種爭端之中,劉武很清楚的明白自身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複雜點來說,他就是那個平衡點。
簡單點來說,他就是那個和稀泥的。
對於這點,劉武甚是明白。
畢竟廟小妖風大,池淺王........
咳咳.........
這比喻有點不大合適啊!
故而,劉武針對這種情況,透過仔細觀察,細細聽取眾人的意見,結合實地調查結果。
最終拍板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