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出來的方案是輔助巡洋艦的設計方案,這種戰艦可以在和平時期運輸人員還有物資,艙室寬敞居住條件非常優越。而且這種戰艦可以使用煤炭作為燃料,對於愛蘭希爾來說非常的合適。
這種新式的戰艦上安裝了三座炮塔,搭載了最新式的海軍105毫米口徑火炮6門,並且在船舷上裝備了10門30毫米口徑的高平兩用炮。
如此一來,這種戰艦擁有不錯的對海攻擊能力,還有很強的對空防禦能力,可以說是新時代的海上霸主——唯一讓人鬱悶的是,這種海上霸主主業竟然還包括貨運和客運。
全新設計的戰艦用不到6個月的時間就製造了出來,畢竟這種運輸船骨子裡只是一種貨輪罷了。它既沒有非常厚重的裝甲,也沒有強悍的大口徑火炮,可它依舊還是讓人敬畏的海上霸主。
唯一和輔助巡洋艦不同的是,這種戰艦上面加裝了瞄準裝置,這樣可以讓6門主炮更加精確的攻擊遠方的目標。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種巡洋艦是第一種可以「精確攻擊遠方目標」的戰艦。
這艘戰艦擁有4個巨大無比的煙囪,看上去就和鐵達尼號郵輪差不多少,它的側舷很高,這也代表著它噸位巨大,能裝許多東西和人員。
滿載之後的它可以跑出每小時35公里的恐怖航速——換算成節的話大概有19節,已經比正經的高速帆船戰艦還要快了。這可是滿載情況下,如果它是作戰的狀態下,這樣的航速可以提高到38公里左右。
比起之前的帆船戰艦來,這種全新的輔助巡洋艦可以在任何一側集中6門105毫米口徑的火炮,而且在遠距離上射擊精度更高。所以在火力上,它要比一側船舷上佈置10門75炮的帆船戰艦更強大。
如果算上那些分佈在船舷上的30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這種新式戰艦戰鬥力簡直爆表。
而相較於風帆戰艦,它可以在任何情況下跑出全速,不用去計較風向的問題——這又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愛蘭希爾的第一代鋼鐵戰艦的出現有特定的時代背景和任務需要,因為敵方的戰力不足和任務的侷限性,愛蘭希爾的海軍對碾壓海面上的敵人信心十足。
他們的手裡武器裝備已經比對方強悍一個甚至是幾個時代了,所以他們根本沒有來自對方海軍的壓力,所以他們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他方面上。
在茫茫大海上無論是執行南下採購橡膠的任務、還是劫掠對方的海岸線任務,都具有任務時間長,需要一定的航速、較大的續航力。
同時他們只需要適度的火力在海戰之中對陣那些航速慢又毫無裝甲防護的敵軍帆船就可以了。這些任務如果讓愛蘭希爾製造可以高速巡航並且擁有大口徑火炮的正規巡洋艦,簡直就是在浪費資源。
而從生產的角度去分析,如果製造真正的戰艦,不但浪費了寶貴的鋼鐵還有寶貴的火炮產能,還浪費了生產戰艦的速度。同樣的生產時間限制下,輔助巡洋艦一年差不多可以建造十幾艘,可正規巡洋艦估計就只能有一艘或者兩艘下水了。
而費盡心機製造出來的正規戰艦,因為數量稀少無法控制海岸線,而且正規巡洋艦也並不太適合愛蘭希爾的南下護航運輸任務,因為正規巡洋艦優勢的航速、火力,在面對帆船敵人的時候,都是完全溢位,得不到更多收益的。
而與此同時,正規巡洋艦為了安裝厚重灌甲和大口徑火炮犧牲掉的續航力和裝載能力,以及水兵生活條件,又在支撐長時間的海上活動的時候顯得更加重要。
說的直白一些,就是敵人太弱,用巡洋艦是牛到殺雞完全浪費,漫長的航線又讓正規軍艦的續航力還有舒適度都浪費在了用不上的裝甲上……
權衡再三,克里斯發現十九世紀後期開始出現的高速郵輪和商船改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