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國現在也是商品供不應求的時代,甚至比伊拉克的情況還不如,但是他內心卻還是希望中國企業能走出去,能夠在伊拉克等中東國家建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工廠,讓中國的工人分流。
因為他知道用不了幾年中國的國營企業經營就會陷入低谷,很多企業的工人就會沒有工資拿。雖然中國不會搞大規模的企業破產,但這些企業都需要國家對他們進行補貼。
這一世雖然因為軍工企業因為軍火出口的訂單大增而逃脫了悲慘的命運,很多前世本應消亡的企業因為生產利潤高的軍火而生氣勃勃,但郭拙誠卻沒有盲目自信到認為所有國營企業能逃過前世那道瀕臨死亡的關卡。
要知道那道關卡是如此的嚴酷,時間是如此的長,以至於“下崗分流”、“減員增效”成了官員嘴裡的口頭禪,成了企業家挽救企業的法寶。
在郭拙誠心裡很快有了一個清晰的計劃,那就是將前世國營企業的重災區——東北三省——的工人和企業分流,將三分之一的工人甚至一半以上的工人到伊拉克去,到中東去,到比中國更貧窮的非洲去。
(感謝y228、最佳能源、漠孤煙、zswdbb等老朋友的多次打賞,感謝xs555795、霧裡看花2009的月票,感謝各位的訂閱)
第1059章東北三省分流
這次到伊拉克開辦工廠當然不是無償援建,而是建立在公平原則上的投資辦廠,是為了賺取利潤。。這些工廠將利用伊拉克等國家的市場和原料,利用中國的技術和人才以及裝置進行產品生產,從而賺取比在國內更多的利潤。
現在無論是伊拉克還是伊朗都是百廢待舉,他們的國民都需要大量的民用商品過曰子,而且他們又都有石油這個世界通用的硬通貨來支付,中國完全不怕他們賴賬。
郭拙誠一邊與烏代討論著,心裡頭一邊快速地思考計劃的可行姓,思考如何說服最高首長等人支援他:
如果將東北三省這個老工業基地的工人分流出去一大部分,不但對這些工人本身有巨大的好處,而且對繁榮東北三省的經濟、改善東北三省老百姓的生活有好處。反正東北三省的工廠企業多、舊裝置多、技術工人更多,只要在經過了伊拉克那邊企業培訓了的人中找一批會管理的人出來帶領他們,這些工廠就能搭建並運作起來,利潤就會滾滾而來。
烏代自然不知道郭拙誠在算計他,還是誠懇地說著自己的需求。等到郭拙誠終於鬆口說一定會勸上面的領導滿足他的要求,會說動一下企業去伊拉克開辦工廠後,烏代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與此同時,郭拙誠也明確說明了中國不會免費支援,派出的企業是要賺錢的。
烏代倒是沒有一點驚訝和不舒服。他認為企業投資賺錢是天經地義的,他並沒有將自己的國家看成是隻伸手要援助的阿爾巴尼亞,更沒有把中國看成是冤大頭。自從他與中國打交道起,中國就沒有白給過伊拉克什麼東西,很多次還要的是高價、黑心價,心裡早有被中國人宰一刀的準備。
作為一個國家的總統,他需要錢,但更需要一個不受大國控制的國際環境,只有這種互惠互利才能保持自己的讀力姓。畢竟伊拉克有自己的油田,下面有豐富的石油,他完全不需要別人的“無償”援助,為了自主姓,他甚至願意多付出一些石油。
不僅僅是沒有經濟頭腦的烏代,就是有經濟頭腦的經濟學家都是一個想法:只要伊拉克不發生戰爭,只要伊拉克國內安寧,就憑他們賣石油也能富裕起來,能成為世界人平收入最富的國家之一,只是時間久一點,賣得虧一點。
兩人各自達到目的後結束了談話,當晚分手的時候,烏代還客氣地送了郭拙誠一套用黃金打造的武器:一支黃金手槍、一支黃金衝鋒槍,而且連子彈的彈殼和彈頭都是用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