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頁)

於水面七尺以上,清口口門寬三十丈為基準,如果洪澤湖水再漲一尺,則清口束水壩拆寬十丈,“水遞長,口遞寬,以此為率”,秋汛結束後重新鑲築清口束水壩如前。自此次確定清口水志後,“河臣恪守此法,數十年來下河免受水患,田廬並資保護”。(13)

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南巡之時,皇上曾先後三次到徐州一帶巡視黃河堤壩,發現此處黃河“南北岸相距甚迫”,一旦盛漲,極易潰決。下令一律改建石堤,共砌築十七層,長九百七十丈。四十五年南巡時,還下令徐州韓山至奎山一帶土堰一律接築石堤,計四百五十丈,一直連線山腳下面,俾濱河永保安居。是時,河道總督薩載請求把洪澤湖高堰大壩三堡至六堡段卑矮磚砌壩加高,皇上認為用磚不如用石結實,“命毋惜帑費,一律改石工”,使大壩永遠鞏固,成為下河地區的保障。

故《南巡記》雲:南巡之事莫大於河工,而辛未(十六年)、丁丑(二十二年)兩度,不過勅河臣慎守修防,無多指示,亦所謂遲也。至於壬午(二十七年),始有定清口水志之諭。丙申(四十一年)乃有改遷陶莊河流之為。至於高堰之增卑易磚,徐州之接築石堤並山(四十五年),無不籌畫,諮諏得宜而後行,是皆遲之又遲,不敢欲速之為。

“海塘乃越中第一保障”,浙江省杭州、嘉興、寧波、紹興、溫州、台州六府與大海相鄰。溫州、台州兩處海塘蓄洩之利多,沖決之患少,地方政府完全有能力予以治理。杭、嘉、寧、紹四府錢塘江水順流而下,海潮逆流而上,“加以回溜汕刷一日兩次,非巨石長樁密排深砌不足以資捍禦”。特別是海寧、仁和兩縣,處於錢塘江入海的喇叭口處,“海水直逼塘下”,全恃海塘保護田廬。先是乾隆十五年,皇上就曾表示:“浙江海塘為捍衛民生要務,朕明春巡幸浙省,意欲親臨閱視”,(14)命令在江南審理案件的戶部尚書舒赫德赴浙江檢視準備。舒赫德報告說:“南北兩岸不特塘工毫無受阻之處,抑且塘之內外桑麻遍野”,不必親臨閱視;而且天晴時,海塘上可以勉強行走,若一遇春雨,南方道路泥濘,土性膠黏,行走甚難。所以前兩次南巡,並沒有前往海塘閱視,亦未巡幸浙東。

浙江海塘興修始於宋,有土塘、柴塘、石塘之分。乾隆初年,曾在海寧的浦兒兜至尖山之間修築了一條四十里的石塘。乾隆二次南巡之後,浙江沿海潮汛漸迫北岸,海寧一帶塘工告急,地方官計劃在老鹽倉一帶改柴塘為石塘,但海寧沿岸均是浮沙活土,石料建築施工困難。二十七年三次南巡時,一到杭州,就讓大學士劉統勳、河道總督高斌、浙江巡撫莊有恭在施工現場準備好籤試樁木。第二天,親往海寧施工現場,實地觀察打樁,“一樁甫下,始多扞格,卒復動搖,石工斷難措手”。雖說將施工地點後移幾十丈,即可建築石塘,但必須毀壞許多土地村莊,“欲衛民而先殃民,其病甚於醫瘡剜肉矣,朕心不忍”。反覆權衡,唯有修繕柴塘,“得補偏救弊之一策耳”。同時,又未否定石塘的好處,如在視察尖山、塔山之間舊存石壩時就指出;“如將來漲沙漸遠,宜即改築條石壩工,俾屹然成砥柱之勢,庶於北岸海塘永資保障”;“即多費帑金,為民間永久御災捍患,良所弗惜”。

乾隆三十年,第四次南巡,皇上又來到海寧閱視海塘。他注意到環繞海寧縣城的五百三十丈石塘,對保衛該城起到極大的作用。但為加固石塘所築的坦水壩(緊靠石壩的緩坡,起減少海潮衝擊作用)只有兩層,唯在最險要處建有三層坦水。於是下令一律改為三層石坦,海寧護城石塘愈加堅固。

乾隆四十五年南巡時,皇上又來到海寧,看到經過十幾年時間,漲沙漸遠,地基結實,已經具備改建石塘的條件了,命令督撫實地調查,能建石塘的地方一律改成石塘。經大學士阿桂、閩浙總督陳輝祖赴工地

最新小說: 四合院傻柱重生了 鎮魂:赤帝傳說 網遊:治療與守護 鄉愛永強媽重生,坤爹我不伺候了 網遊炎黃:化身千萬 夢幻西遊:我有一個垃圾回收站 你是我的小精靈 第一次下海,就被瘋批金主纏住 快穿:誰家白月光摁著男主親 靈植空間:仙途種田錄 年下猛E?是哥哥的舔狗小哭包 高冷指揮官,請藏好你的狐狸尾巴 王者聊天室:大陸風雲錄王者 帶完美進度農場進入求生遊戲 影視評論 兵種無限附加金詞條,無敵怎麼了 穗歲念安 無限流副本和職場有什麼區別? HP:重開二週目,我的天才兒子 二刷海賊影片:開局曝光尼卡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