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令人稱奇的是,在射擊場上,試驗人員隨機選槍射擊,莊友然僅憑聽聲音就能準確判定槍械型號並介紹彈藥效能:“這是新型大口徑手槍,威力較大,壽命3000發……”
“這是軍用霰彈槍,每次擊發可射出14顆彈丸,可對100米叢集目標進行打擊……”
一次,槍械試驗正在進行,10多支槍齊射,莊友然從一連串的槍聲中聽到一聲異響,果斷叫停試驗,經過檢查,果然發現一枚彈頭卡在槍膛內,他及時叫停,避免了一起炸膛事故。
某型手槍定型試驗時,試驗資料與設計指標差距較大,軍工廠設計人員一籌莫展。莊友然舉槍實射,迅速判明病症:“準星過寬、缺口填充太滿。”設計人員照方改制,結果手到病除。
一次,他主持冰狐狙擊步槍設計定型試驗,被試品在低溫條件下出現“底火擊穿”的重大故障,為解決問題,他在零下25攝氏度的低溫室裡,埋頭檢測3個多小時,終於排除故障。從低溫室出來,他被凍得面部僵硬,半天說不出話來。
還有一次,莊友然帶領試驗小組隨軍艦出海執行冰狐狙擊步槍的水下試驗任務。船一起錨,他就嘔吐不止,七八個小時的試驗下來,人都快要散了架。在水下槍械試驗中,射手在水下射擊,他帶領技術人員觀察彈道,分析資料。突然,一陣湧浪讓射手失去了瞄準方位,射擊口令下達後,數十發子彈呼嘯著躥出水面,直奔指揮台飛來,幾顆子彈正打在莊友然身邊1米多處的礁石上。生死關頭,他都沒忘記標記彈著點位置,為彈道分析儲存資料。
揚塵試驗,是槍械定型試驗中的一道“火焰山”。不足10平方米的試驗室,狂風乍起,細度極高的沙塵四處瀰漫,即便戴上防毒面具,幾個小時的試驗下來,人的嗓子眼裡也全是土。參加揚塵試驗,年輕人都發憷,可每次試驗莊友然總是一馬當先,第一個衝進試驗室,最後一個撤出來。
50餘種槍械試驗,300多萬發彈藥實射,使莊友然耳膜塌陷,患上了嚴重鼻炎,他的事蹟驚動了朝廷,馮相華與徐世昌、吳佩孚等軍界高官先後到該基地視察,親自看望過莊友然,帝國皇帝還為他頒發了一枚帝國三級勳章。
再來說呂長青,他目前是馮玉祥手下最出色的狙擊手,被譽為龍軍狙擊之王!
據統計,一戰時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要2。5萬發子彈。二戰時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20萬發子彈。然而同時期的一名狙擊手卻平均只需1。3發。
狙擊手並不僅僅只能影響某一場戰爭的發展,有時還可能改變歷史的程序。優秀的狙擊手會使敵軍產生了很大的恐懼心理,對於打擊敵軍計程車氣起到重要的作用。
呂長青就是一位令敵人聞風喪膽的人物,甚至許多國家的軍人都把他稱為“撒旦的使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呂長青當時還是第二十四軍七十二師第二一四團八連一名普通戰士,在進攻柏林的狙擊戰中,他卻創造了歐洲前線龍軍冷槍殺敵的最高記錄:擊斃214人!那會兒計算戰果很嚴格,目標被打倒後15分鐘沒爬起來才算擊斃。同時要有兩個以上的戰友證明。呂長青在初上陣地第一個月,便用247發子彈,打死了71個敵人。當時總司令蔣介石開始也不相信這個驚人戰果,後來一次現場目擊才信服了呂長青的本領,當即獎勵他一雙皮暖靴。這一事蹟後來受到好萊塢電影導演們的強烈關注,中華電影公司老闆喬致庸曾多次表示,想要為呂長青拍攝一部精彩的紀錄片,可是被呂長青婉言謝絕了,狙擊手最重要的是蟄伏,是低調,更不要說上銀幕,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了。
在柏林戰役中,呂長青所在的部隊負責鎮守柏林外圍的597號高地最前沿的7號陣地,其實就是一條30多米長的交通壕。最近的射擊臺距敵人也就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