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完匯款,兩人走出郵局,老王對牛曉東說:
“兄弟,我請你吃個飯吧?”
“不用了,為這點兒小事兒就吃飯,還不把你吃窮了?”
“我真心請你,你就不要推辭了。”
“是真的嗎?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咱們吃什麼?”
“到了池袋,當然吃中餐了,你別瞧不起你哥,哥就不興改善一下?”
池袋作為中國人聚集地,中餐館很多,兩人找了一家中餐館,進去坐好,服務員拿來選單。一個人的飲食口味,在孩童時期就固定下來了,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人飲食習慣差距很大,食物的取材、烹製方法也有很大不同,這種差距隨著人類走出非洲,在各個大陸上定居下來就開始產生了。中國人去歐美,一個禮拜不吃米飯就受不了,歐美人到中國,三天不吃麵包就不行。從飲食上說,中國人和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差不太多。
“隨便點。”老王指著菜譜說。
“真隨便點?”
“嗯。”
“那我就不客氣了!魚香肉絲、紅燒肉、再來一個炸茄盒,你看行不行?”
“行,再要個湯,服務員,快點兒上菜啊!對了,添飯加不加錢?”
“加錢。”
“別的飯店添飯不加錢,你家怎麼加錢?”
“我給您多盛點兒行嗎?”服務員說。
“那行,多盛點兒!我這兄弟飯量大。”
這種多要主食的行為只能發生在中餐館。
“曉東,你書念得怎麼樣了?能跟得上嗎?”老王問。
“唉,別提了,老師講什麼我也聽不懂啊?老上火了,你看,我嘴角都起泡了。”
“上什麼火?誰一開始就能聽懂?時間長了就好了。”
“老王,不瞞你說,有時候我都不想念了。”
“你小子可別說這種話!爹媽送你出國容易嗎?說不念就不念了?再難也要堅持,你看看我,想念還念不了吶!”
“實在太遭罪了。”
“男人活著就得遭罪,就得經得住天磨,沒有苦哪兒來的甜?曉東,你還年輕,趁著年輕拼一拼,將來才不會後悔。就算不能在日本就職,拿個大學文憑,將來回國也能找個工作不是?”
“話雖這麼說,就是太難了。”
“難什麼?有紅軍長征難嗎?不就是一開始語言不行,基礎差一些,這都不算難事兒,不信你一年以後再回頭看今天,堅持下去就好了!”
老王一番話讓牛曉東增強了信心。一個人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成就點兒事業,關鍵靠堅持。
福建人是中國人中很特殊的一群,當年最早下南洋的就是他們,一個壯勞力,說走就走,修鐵路、淘金、煉錫、割橡膠,足跡從北美大陸到婆羅洲密林。相比之下,東北人戀家,捨不得離開老婆、孩子,也吃不了太多苦,仗著地大物博,夏天啃玉米,冬天有一缸酸菜就行。
吃完飯,兩人分手,老王拎著公文包去餐館打工。往家裡匯款是老王最高興的事,每次匯完款,心情都格外舒暢,所有的苦彷彿都隨著匯款單一起寄走了。匯完款吃頓好的是老王一直以來的傳統,今天恰好讓牛曉東趕上了。老王打工的餐館在秋葉原,老闆是上海人,秋葉原是中國遊客最喜歡去的地方,那裡有大大小小的電器店,小泉連續參拜靖國神社絲毫沒影響中國遊客到秋葉原購物,這一點上,中國人和韓國人不同,韓國人不管你參不參拜,該不買就不買。
“來晚了啊!”老王遲到了,老闆有些不高興。
“對不起,老闆,我下午見了個老鄉,十多年沒見面,說說話兒就忘了時間。”老王撒了個謊。
“趕快上工!”
“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