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娟說得對,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支撐著發達國家低收入人群的高品質生活,來這裡買衣服的幾乎都是窮人。說到出口商品,一部在中國生產的價值100多美元的蘋果手機,中國只能得到6美元,利潤被外資拿走,GDP數字留給了中國,處在國際分工和產業鏈下游的中國,實際上是在為全世界打工。
“這條褲子打不打折兒?”牛曉東問。
“能不打折兒嗎?我是看店門口打折的旗子才進來的,全場八折!”
“八折?那不就更便宜了嗎?”
“可不是嘛!也就是坐兩趟電車錢。”
牛曉東從小就長得虎頭虎腦,還挺實打扮,褲子穿在他身上,還真挺好看,將來穿上西裝、繫上領帶,一定會更好看!張慧娟看在眼裡,喜歡在心裡。牛曉東這趟算沒白來,連吃帶拿,又是手油又是褲子,一時心裡覺得熱乎乎的。
☆、張慧娟和小芸
張慧娟又換工作了,她在西巢鴨一家居民區裡的超市打工。東京有發達完善的商業體系,第三產業極其發達,到處都有超市、餐館、咖啡屋、麵包房、藥房、便利店等等商業設施,這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商業競爭充分細化的必然結果,也是小資生活的重要體現。
在超市的蔬菜水果備貨間裡,白鋼長條案上堆放著各種蔬菜和水果,條案下有兩個白色塑膠桶,裡面放著摘下來的菜葉果枝,靠牆有一排白鋼水槽,自來水呼呼直冒。在五、六個大媽級員工中間,張慧娟身穿白色工作服,頭戴白色工作帽,腳穿白色水鞋,正在緊張忙碌著。工作帽上有護耳,把兩隻耳朵擋得嚴嚴實實,這樣不會掉頭髮。日本超市不論大小,肉都是絞成餡、切成片、稱好重量、打好價格、密封在塑封包裝盒裡賣;菜都是論個兒,一棵棵洗好,打上包裝、標上價,通常是三、四個黃瓜一捆,兩、三根大蔥一紮,四、五個西紅柿一包;水果也是這樣,都收拾得乾乾淨淨,一排排一層層擺放在售貨架上。至於日本人常吃的魚,更是切成塊、切成生魚片,稱好重、打好價,一盒盒擺放在冰櫃裡。現在有人說吃魚的民族已經不認識魚了,因為日本人從小看到的都是一塊塊的魚肉,從沒見過一整條的魚,有時甚至連魚刺啥樣都不知道,所有這些前期工作都由超市員工去做,顧客買回家連洗都不用洗直接下鍋。
張慧娟心情很好,一邊幹活兒一邊回想和牛曉東吃飯時的細節,自己略施小計就把牛曉東感動得夠嗆。從小到大,張慧娟都是在照顧別人,在家裡她是老大,弟弟妹妹都要由她帶,當別的孩子在村委會門前廣場上跳皮筋兒的時候,她只能抱著弟弟、領著妹妹在旁邊看。
“張桑,你今天怎麼幹這麼快?慢點兒幹,我們都快跟不上你了!”一位大媽說。
“啊,對不起!可能因為上班前吃飯了,所以幹得快,我慢點兒。”
“就是年輕啊!我們再怎麼快也趕不上你。”
“不是、不是,我下午吃了點兒東西,肚子不餓,所以幹得快。”
如果資本家能夠讓員工心情愉快地工作,勞動效率就會成倍地提高。張慧娟對牛曉東有意,但不知道牛曉東理不理解,看他那個傻樣兒,會不會不喜歡我?張慧娟心事重重,手上一用力,把包黃瓜的保鮮膜撕破了。像張慧娟這樣的員工,老闆都願意用,活兒幹得麻利不說,形象也不錯。收拾魚是男員工的專利,有一種說法是說女人體溫高,會影響魚的新鮮度,再就是切生魚片技術含量高,不能讓女員工幹,張慧娟認為這是對女性的歧視,如果讓她切,準保能切好。超市裡進了幾條大魚,其中有一條一米多長的金槍魚,金槍魚被推到前臺,切魚師傅各種刀具齊上大秀絕活,臺前圍了一圈家庭主婦,還有幾個退休老頭兒,大家都等著買新鮮的金槍魚生魚片。在日本超市很少看得見成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