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七天。
要是災害實在是太猛,以至於七天都可能無法恢復正常,基站內還有腳踏式發電機、短報文終端。
但實際上……
再怎麼厲害的地質災害,也不可能在發生後,七天內都沒人能抵達防災基站,為其補充油料、恢復供電等。
所以這樣的防災基站,自然能確保災難發生後,災區不至於通訊中斷,保障災民們的通訊需求,確保救災行動快速有效開展。
此次受災死難二十餘萬人,印西亞自然也是深刻汲取了教訓,採納了龍國的建議,在災害易發地區,建防災基站。
因為這些年,龍國在許多容易發生地震、洪澇、颱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地區,已經不惜重金建了很多這種防災基站。
“死了二十多萬人,印西亞也終於是開竅了。”
“藉助災後重建的機會,利用龍國的貸款和技術,大幅提升基建水平,這才是真正的造福百姓。”
“而且基礎設施更好了,也更有利於經濟發展,各種農產品和能源礦產更容易出口,也能賺到更多錢……”
自言自語的丹尼斯,忽然不再嘀咕。
他突然意識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龍國人又是給低息貸款,又是集中力量施工建設的。
就只是單純的,幫助印西亞完成災後重建和經濟發展嗎?
很顯然。
這件事沒那麼簡單。
都說龍國人,如今特別熱衷於出國做生意。
甭管有多窮多亂,只要有人的地方,他們都想去做生意。
既然是生意人,那自然是‘無利不起早’。
那麼……
龍國官方給低息貸款,龍國的企業負責施工建設。
乍一看,更像是龍國的官方,花錢僱本國的企業做專案。
但其實呢?
多年來,龍國搞外貿出口,有大量的外匯結餘。
以前大量的米元,都是買米利的國債,既抗風險,又能保本增值。
但購入持有太多米利國債,相當於是將辛辛苦苦賺到的米元,又流回米利了,太不划算。
相比之下。
放貸給人口多、資源多,但發展緩慢的國家搞基礎設施建設,卻好處不少。
最大的好處,自然是相當於幫助國內企業,開拓了海外市場,可以輸出技術、出口產品。
大量的海外訂單和專案,能極大促進國內企業的發展壯大,從而貢獻大量的稅收和就業。
這就相當於,花掉了多餘的米元,促進了國內經濟發展。
而且一旦接受貸款的國家,完成了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建設。
他們的經濟發展起來了,消費能力自然也會更強,必然會購買不少龍國物美價廉的工業產品。
這不就相當於,培育了一個個消費市場嗎?
就像印西亞,以前窮得叮噹響,基礎設施特別爛。
讓老百姓買手機?買電瓶車?買家用電器?
可能嗎?
他們就算有錢也不會買。
因為他們一個個村落鄉鎮,都沒訊號覆蓋,買手機有什麼用?
而且很多地區,要麼沒有通電,要麼就經常斷電,誰會買家用電器?
至於道路……
那種‘晴天一身灰、雨天滿腳泥’的泥路,騎燒燃油的摩托車都費勁,又怎麼可能會買龍國的電動車?
所以將主要交通幹線修成柏油馬路,再將村落之間通上水泥公路,然後架上供應穩定的輸電網,建好一座座通訊基站。
人都是想要過更好日子,不斷提高生活品質的。
當地老百姓有錢了,又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