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報。幼兒園老師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旁敲側擊地說:“希望家長多考慮孩子將來的健康發展,小的時候不多學,長大了什麼都學不好。”
我不太同意老師的觀點。我認為,孩子在幼兒園,應該學規則,學做人,磨鍊性格,而不是學技術。
請原諒,我把所有的課外輔導都歸為技術。
我們今天可以教給孩子很多技術,但這些技術你精通嗎?自己都不精通,又怎麼能教好孩子?他以後能用得到嗎?如果用不到,豈不是浪費孩子的精力?是他想要的嗎?如果孩子自己不喜歡,強迫孩子學,有好處嗎?
所以,我對打著開發孩子智力的旗號,叫囂著“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各類課外輔導興趣不大。
除我之外,其他家長或一門或多門,都給孩子報了。
見我實在沒有報名的意思,幼兒園老師開始直接問我:“準備給孩子報哪一門課?”
我訕笑著說:“還沒想好,要不我和兒子商量一下?”
我那鄰居湊過來說:“孩子懂什麼呀,隨便給他報一門嘛。”
我靠,你當是買玩具嗎?
其他家長見我沒報,都圍了過來,唧唧喳喳地攛掇著讓我給兒子報名,那陣勢是假如不報,好像我就是虐待兒子一般。
有脾氣暴躁,更兼極愛抱不平的女性家長,甚至在旁邊抱怨說:“什麼家長哦,連自己的孩子都不培養,掙錢做啥子嘛?”
我的臉紅了。我想給大家解釋我不給孩子報名的理由,但這樣又未免會拆老師的臺。
正尷尬的時候,我聽到我那鄰居悄悄對老師說:“聽說他經濟條件不太好,不報就算了嘛。”
這話像瘟疫一樣傳開了,家長們馬上就調整了氣氛,由不理解轉變為同情,甚至憐憫,不斷說一些開導我的話來。
我寧可被大家責難,也不願聽一些同情憐憫的話。
這是兩種不同型別的痛苦。
前者是一種平等的對立,後者表明你就是典型的弱者。
老師開始打圓場,說:“不報沒關係,自願嘛。大家別圍在這裡了,家長會結束了,可以散了。”
我說:“老師,我想給我兒子報兩門,珠心算和英語。”
又是一陣驚詫,唧唧喳喳。
我牽著兒子的小手走在路上,步履沉重而又傷感。
兒子現在還不知道什麼是貧窮,他還小。過不了兩年,等他稍大一些,就知道攀比了。
別人的爸爸幹什麼工作,有多少錢,開的什麼車,他都會在心裡拿來和我對比一番,然後就是對我的失望,再然後是自卑。
也許還會因此而自閉。
我要做的,就是儘早讓孩子明白,有錢固然很好,但有時候也得接受沒錢的現實。
但對孩子來說,這是個深奧的話題。
我問兒子:“兒子,你長大了想幹什麼?”
我給他報了珠心算和英語,我希望兒子的答案能與這兩樣東西沾點邊。
我心裡很鄙視自己的這種想法——我太實際了。
兒子想了想,說:“想長得和爸爸一樣高。”
文不對題,他媽的。
再問,兒子說:“想和爸爸一起去動物園。”
我心裡便有些異樣。我從來沒陪兒子去過動物園。
從來沒有。
因為過得潦倒,心裡老想著改變自己的處境,於是就只看到了自己,只想到了自己,卻忽略了我最親愛的兒子。甚至,連去一次動物園,也變成了他的願望。
冬天,天黑得要早一些,走在路上已經有些暮色蒼茫,我決定馬上帶兒子去動物園。
我已經等不及了。坐在去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