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為正常的,但劉曄還需得幾年才能到三十之齡,能有今日的成就,未必不能說明其之厲害。
這就是呂布親眼見到劉曄之後,腦海中轉過的想法……
“明公據沃野之地,布卻窮途無依,客軍前來相投,卻不知徐州可有某容身之地?”
初次見面,納頭就拜為主上。這等情形不僅不會出現在呂布這等天下一等一的武將身上,也不會出現在任何一位有些才能見識,有自己想法之人身上。
呂布雖然在先前已想過與劉曄各種不同的見面場景,以及應當說什麼話,但最終見面,逢得如此意外待遇時,他還是有些措手不及。稍作整理下思緒。知道現今人多眼雜,並非是說話之地的他,也就這般以場面話相問道。
“曄從未想過將幽、燕任何一地視為私產,只是為大漢守土一方而已。曄之年齡閱歷,以及才能本事都居於平凡,僅憑一己之力想達成願望,卻屬鏡花水月。空幻一場罷了!先前溫侯與吾分為兩方,各為其主下,有些相攻怨事卻也算得正常。若溫侯有意為朝廷重新盡力,征討四方亂賊,曄豈有拒絕之理?”
實際上,劉曄並不想以這等文臣武將並著數千百姓隆重規模來迎接呂布,他有著自己的考慮,但手下謀士們所言。不論呂布算是真投還是假投,賊心不改疑或是回心轉意都不重要,但其為天下知名之人,今其以客軍來投,未必沒有看時機歸順之意。
此等情形下,劉曄的態度不僅就是隻限於呂布,卻是有著為他於降將人才事宜上地行事作風作出表率的作用!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劉曄若連一點容人之量都沒有,如何又能收得天下士子之心?
明白箇中細節的劉曄。並沒有堅持己見,權衡利弊後,他接受了以張昭、陳群為眾多謀士的意見。這才有這今日會呂布於野場景。
“明公高義,更有今日勝迎,布銘記於心,不敢稍忘!”
雖然從劉曄這等作為呂布已經大略知道了他會如何說話,但真正聽在耳中以後才算得真實。數年間,呂布從幷州再到洛陽,再有敗陣往投四方之事,中原之地幾乎算是遍有其足跡。徐州恰好不在此列,這是呂布第一次踏足於此,對奔波往來已極為厭倦的他。也希望這裡會是最後立身安命之地,從此不再屢嘗敗績,徒勞無功……
希望雖是如此,但結果會否如他所願,先決條件不僅有劉曄的態度,更重要的還是呂布對於自己位置地選擇。
“奉先遠來辛苦,曄早已在城中備下宴席。汝之大軍可駐於城外。稍後自會有人送來酒食款待,便請奉先與諸多大將入城。也可好生親近一番如何?”
呂布不是長於交際之人,劉曄也不喜歡多說廢話,如此自然三言兩語間已進入正題。
但對於劉曄的要求,呂布會視作以禮相待還是居心叵測,這就見人見智了。畢竟入城後他算得勢單力薄,若劉曄想拿下他只是易如反掌之事而已……
“布代屬下將士謝過明公之周全安排,正好可以見識郯縣城內風景,結識諸位聞名以久之徐州英才!”
呂布的考慮很簡單,劉曄若真想收拾他,不必如此大費周折,徒自讓聲名受損。何況他初來相投,若是一點誠意都不能表現出,別人又非虧欠於你,為何又需得與你恩惠,白白得利?
“請……”
劉曄輕輕作出一個手勢後,隨之便是震天的禮樂鼓響,而他身為地主,又身份然,自然還是為領路,其後呂布也是在下令魏續在城外安營後,領著張遼、高順、侯成等將以及十數個親兵撥馬前進,與劉曄相距約六步左右。
與其餘地方相較,徐州的百姓們對於殘暴的董卓是沒有多少印像的,對於呂布自然也談不上多大惡感,反而多好奇這武勇天下第一之人長得是如何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