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經,主要討論的是精神修養之法,強調謀略的隱蔽性與變化莫測。一共七篇,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與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這也是一本極其厲害的內功心法口訣,若是達到極高境界便可內功外放,但從未有人達此境界。
“盛神法五龍,盛神中有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舍,德為之大;養神之所,歸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紀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無形化氣,先天地而成,莫見其形,莫知其名,謂之神靈。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養五氣,心能得一,乃有其術。術者,心氣之道所由舍者,神乃為之使。九竅十二舍者,氣之門戶,心之總攝也。
生受之天,謂之真人;真人者,與天為一。內修練而知之,謂之聖人;聖人者,以類知之。故人與生一,出於物化。知類在竅,有所疑惑,通於心術,心無其術,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氣得養,務在舍神,此之謂化。化有五氣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長也。靜和者養氣,養氣得其和。四者不衰,四邊威勢無不為,存而舍之,是謂神化歸於身,謂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執一而養產萬類,懷天心,施德養,無為以包志慮、思意,而行威勢者也。士者通達之,神盛乃能養志。”
李曉朗朗上口背誦完第一篇盛神法五龍,“養志者,心氣之思不達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也。故……”
他一直在此處繞著,就是沒有下句。尷尬地看了一眼玄真子,支支吾吾道:“師傅,弟子只能背誦到這裡!”
“你已經很不錯了!當初為師都未能在一個時辰之內背完第一篇!諸多弟子中唯有他才能有此記憶力,可是他……唉!……”玄真子撫掌大笑道,一想到自己的大弟子,他的心中無可奈何。
“師傅,您說的是大師兄嗎?”李曉好奇道,如今他跟在師傅後面已經一年有餘,兩人早已熟悉。在一年內,玄真子只教他如何辨別星象,熟記星宿圖,教他如何觀測星象。有一次說到弟子時,他最喜愛的還是大弟子,只不過每到此處他都是鬱鬱不樂,問其緣由都是被他矇混過去。
“不說這個了,逍遙你歇息一會再接著背!晚上還要繼續觀測星象!”玄真子平淡如水道,彷彿剛剛的悶悶不樂根本沒有出現過。
李曉年紀只有四歲,還未到到加冠之禮,不可稱呼道號。即使玄真子每次喊他都是當初取的名號,可是在他眼裡還是逍遙比較好聽點,再說這裡四下無人,父母不在。當初就因為名字問題,他還跟父親辯論過,可是沒有得到承認。如今,師傅給他重新取了道號,絕對的百分一百的贊成。
自此,李曉這個名號從出生到現在都伴隨著他。現在,他終於向它說再見了,以後只有李逍遙!
公元604年陰曆六月初五,隋文帝楊堅病重,宮廷御醫均束手無策。此時,朝堂之上一片混論,局勢尚未明瞭。大皇子楊勇與楊廣之間的派系之爭愈演愈烈,已經到了生死關鍵時刻。
大皇子楊勇在其父登基為帝,次年二月十七立為太子,坐鎮東宮,生性好學,擅於詞賦之道,個性寬厚溫和且率真,為人不矯揉造作。天下初定,楊勇沾染上好色,喜愛奢侈陋習,且有多房妾侍,甚是寵愛,導致正妻氣死。
隋文帝楊堅之妻獨孤皇后認為是楊勇害死正妻,因此對他甚是失望,故此楊堅廢掉太子,貶為庶人,希望他能及時改邪歸正,直到現在都尚未立太子。楊勇雖為庶人卻擁有楊堅之子的身份,因此朝堂上還有一些支援楊勇之人。
“咳咳!……唐公,不知你對眼下的朝堂上發生的事情有何見解?”楊堅有氣無力地說道,面容枯槁,一日不如一日,他深知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