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號,週二,韓國清元證券勝訴,韓國法律被金融圈撕開了一個小小的口子,資本市場頓時風起雲湧,加上多空主力明確,頓時量能井噴,猶如爆發的火山,資本市場一片狼藉。
第七百八十六章 弄巧成拙
“清元證券案涉及資金不多,但卻是股票信用交易的司法漏洞。”
“法律條文無法限制資本市場的槓桿。”
“製造業資料穩定,後市或有上漲空間。”
大資本默契的開始營造出一個充滿分歧的市場,先甩出正方觀點,然後再貶斥一番。
“有漏洞就會補,加強監管已成定局,國會議員提出立法新案。”
“韓國貿易明顯萎縮,順差變小,或波及股市。”
“局勢震盪,第三產業面臨寒冬。”
資本市場就是這樣,必須有分歧才會有量能,假如市場總是不死不活,那麼大家不用交易、只是看著價格變動即可。
無論是看跌還是看漲,在倉位不足的時候,大資本的默契都只有一個:保持市場意見分歧對立。
只有這樣,量能的出現才不會突兀,只有這樣,交易盤才會活躍起來,也只有這樣,多空雙方才會有建倉的時機。
對散戶們來說,他們需要在這些資訊中提取到有用的東西,然後進行操作,大資金其實也一樣,但大家玩的是對市場心理的操控,資本市場,說到底和選舉一樣,你得到的票數多,跟隨你的資金多,市場就會往你期望的方向發展。
現在,則是前期的對沖。
大量的買賣盤被甩出來,韓國資本市場分歧嚴重,換手率持續上升,量能柱直衝天際。
10月10號,只是短短的一上午,韓國股市交易量突破100億美金,也就是10多萬億,幾乎是平時日交易量的兩三倍。
到了下午,市場再井噴爆發出和上午相差無幾的量能。
10月11號,週三,量能下降,但168億美元的資料也足夠駭人。
10月12號,週四,量能堪堪破140億美元,放緩的趨勢很明顯。
三天下來,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大資金把定價權交給了市場,也就是那所謂的70%散戶。
無論是多頭、還是空頭,大家都選擇在市場大勢的定價點位進行交鋒。
但也不能說大資金就失去決定性力量,先不提那足以引導市場走向的資金,只是從資訊面和政策面施加影響,就足以達成目標了。
比如說,我直接在《每日經濟新聞》上面釋出對市場的研究報告,然後投入資金引導市場往我的分析結論發展,這就是發力的方式,最終結果可以影響到其他市場參與者。
而像《每日經濟新聞》這樣的媒體是有“節操”的,或者說他們的利益點不同,他們需要維持自己“中立”、“客觀”的立場,但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正確率。
多頭有優勢,媒體就會偏向那邊,空頭佔上風,媒體就順勢看衰資本市場,再加上各個機構施加的影響力和內部關係網,最終導致市場的聲音也會出現分歧。
一週交易量穩破500億美元,這對韓國股市來說是捅破天的事情,更奇妙的是,kospi指數一直徘徊在2150下方,高量能、低振幅,傻子都看得出來,這是多空分歧極度嚴重的現象發生了。
“這就是金融圈。”知情卻身處圈外的人心裡都震撼莫名。
雷霆股市持倉破80億美元,漢隆、滙豐、青鈺、克達這些機構新增持倉過百億,外匯、期權、期指順勢震盪,大家默默採取了不場外對沖、只在場內拼殺的方式,為的就是不讓半絲力量分散到場外。
到了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清楚,現在是圖窮匕見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