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中國階層分野到也簡單,不過士農工商四字罷了。用兵一事,自然不勞農人操心,除了家中有親人在漢軍中當兵吃餉的還稍加掛心之外,其餘的農人也不過是勞作之餘,閒聊幾句罷了。賦稅低,天時好,不趁著這好時節多出些力,把官府由海外進來的什麼玉米、土豆多種上一些,以備荒年之用,卻去操那個閒心做甚?只要明軍不打過來,又重收三餉,天下事,農夫們是全然不管的。那工匠百工每日忙的屁滾尿流,此時江南四處需用百工,到處興修水利橋樑道路,稍懂些技術的匠人們恨不得被劈開來使喚,哪有閒情管什麼打仗的事?
到是隻有商人與士子,才對此次興軍很是在意,多般猜度議論。這兩年多來漢王提升商人地位,鼓勵工商,與明朝壓制打擊的態度絕然不同。江南原本就是明朝工商興旺之地,雖然神宗派出礦監、稅監敗壞,到底元氣未失,兩年多來的大舉扶持,與南洋各處的貿易,對日本的產品傾銷,多半都是有暴利可得的上好生意。光是蘇州各地依著臺灣布廠而興建的工廠作坊所使用的產業工人,便已達四五十萬人。前次漢軍擴軍,便在四處採買軍服物資,江南各處的商人便是小發了一筆。此時興軍,又是所費甚多,各種物資源源不斷運往襄陽的同時,卻也是江南戶部的金銀流向各個商家之時。
商人得利,自然對戰事甚是支援。大大小小的商人由江南各處奔往前方,就近與漢軍司馬府洽談商量,凡一切需要自民意採買選購的物資,都由這些商人提供。至於儒生,雖然不能在表面上心向明朝,但對漢軍討伐流賊,卻也各各拍手稱快,各各讚頌不已。若是北上伐明,只怕什麼窮兵黷武、殘害生民的怪話,到是免不了要說上幾句了。
待南京參軍部的命令一道,漢軍的前期準備早已完備,一接命令,便即刻從施州衛沿水陸兩處沿江而上,直攻入川。
張獻忠的主力全數都在川陝邊境與明軍對抗,此時突然有八萬漢軍從後路殺來,縱然是蜀道難行,進軍不快,卻也是很快攻下幾個險要大城,直逼瀘州,兵鋒直指重慶。
“哈,你們看看,快看看,張獻忠給我送的什麼信來!”
自對四川用兵之後,張偉便將庶務政事放在一邊,每日召集在南京的參軍部各參軍將軍,漢軍神策、神威、飛騎、萬騎等各位的大將軍商議前方軍情。
周全斌數月前便已從呂宋受調而回,此時南洋局勢對中國大是有利,那葡萄牙人自鬧騰著要脫離西班牙人的掌控,完全獨立,兩國正自鬧的不可開交,竟沒有什麼精力來管海外殖民之事。荷蘭與英國的戰事已打了三年,初時荷蘭依著商船數量眾多,迅速改裝成武裝炮船,在南洋及北美四處邀擊英軍艦船,因其有數量優勢,英軍此時的戰術也並未比荷蘭強上許多,是以戰爭之初,英軍被荷蘭壓制,竟致無還手之力。待打到第二年,英軍改海上決戰為四處攻擊荷蘭的商船。那荷人當時壟斷了西歐至北歐的各種貿易,商船在地中海內來往不絕。英軍主力艦船齊集本土,在海上到處擊沉或俘獲荷蘭商船。待荷人醒悟過來,軍艦回師救援,卻是無力迴護全數的商船,每日來回奔波,英國艦隊卻總是不與之決戰。如此耗了兩年,荷蘭原氣大傷,貿易收入幾乎為零,國力已是難以支撐。
兩邊這麼打生打死,硬拼了幾年,實力都是大減,此時不但不敢為難張偉,到是拼了命的討好於他。生恐此時張偉在某一方投注,在其背後插上一刀,那可便是萬事皆休了。兩國開初便都在臺灣設了聯絡官,待張偉打下江南,實力大漲,便更是拼命巴結。那些使臣隔三岔五的求見邀好,生恐有一朝伺候不到,讓張偉惱了,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因這種情形,張偉又慮及與滿人決戰之期可能不遠。周全斌大將之才,此時再留在呂宋甚是浪費其才。故此幾月之前便調了他回來。此時在這武英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