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撒鴨子溜回城內。張鼐也不追擊,因圍城軍隊無有騎兵,便是追趕也是不及,也只索罷了。
僵持至今,眼見明軍越聚越多,隨著張偉留守鎮江的漢軍諸將早就勸他帶著主力離開京口,赴南京城下指揮與明軍的決戰。張偉卻只是不理,每日接見當地士紳百姓,官員降將,言笑間和藹可親,全無霸氣。鎮江附近計程車紳百姓雖然覺他是叛逆,奈何人處矮簷,也只得低頭俯就。待時日久了,不但是市面如常,行商店鋪早已營業,便是原本惴惴不安的官吏士紳,雖表面不言,暗底裡都大讚張偉。各人卻也是奇怪,這位原寧南候、龍虎將軍曾征戰四方,無往而不勝。是大明赫赫有名的大將,卻不知為何在這鎮江流連不去,貽誤戰機。
時日一久,臺灣派來的原軍機處的袁雲峰已然到得鎮江,張偉因鎮江要緊,除了派了曹變蛟為鎮守總兵,亦是特地從臺灣將袁雲峰急調而來,來任這鎮江府知府一職。那袁雲峰甫一上任,立時將臺灣的諸衙署成立起來,任命了由臺灣帶來的老手熟吏為各衙主官,諸般事務立時順暢的多。鎮江原本由漢軍掌管,待他一來,張偉亦少了許多頭疼之事。
待將投降明軍甄別完畢,千總以上有家屬在此的,一律由船隻送往臺灣監押。若非作惡多端,又或是老弱無用的,一律充入鎮江靖安司屬下,負責地方守備、治安、抓捕官廳犯人。這起子降將因家小盡數被送走關押,又見漢軍勢大難擋,雖害怕朝廷將來以偽官論處,卻也不得不打起了精神,成日裡被袁雲峰喝來調去,四處奔忙。原本近八千的投降明軍,留著千多健壯老實明軍,統稱廂軍,負責防務地方,由漢軍派去的軍官充任統領。其餘或老弱、或刁滑,張偉原欲送因臺灣關押,細想之下,不但費事,還需養著他們,便是送回臺灣挖礦做工,這些兵油子又哪能安生?臺灣現在駐兵不多,哪能管的住這些個降兵。思來想去,卻又不能釋放,關著他們還需按日供給糧米,當真是頭疼之極。無奈之下,想起明軍多半是衛所軍籍,大半是明太祖設衛時便以全家入籍,父為兵,父終子及,不得脫籍。明初時衛所便已開始敗壞,小兵們一來身份低賤,二來不得行商做官,衛所長官又剋扣銀糧,是以軍士紛紛逃亡,寧願冒著殺頭的危險,亦是不願當兵。張偉想到此處,咬一咬牙,料想這些軍士又不是將領私兵,哪有什麼忠義之心?是以將淘汰的明軍就地給銀遣散,或在當地做工餬口,或為佃戶種地,只是不準逃離鎮江境外,亦是不準重投明軍,除此之外,便再也不加拘管。這些軍士亦是有家口之人,被拘來當兵亦是無奈之事。此時張偉命他們脫籍為民,各人哪有不願的道理?歡呼鼓舞之後,各衛所兵大半是聚集一處,都是鎮江本地之人,被漢軍放出之後,一個個溜之大吉,各回家中營生去也。只是數月過後,這些人得知當日留下任漢軍廂軍的同伴月俸幾何之後,一個個後悔不迭,又拼命想著回營當兵,卻也是不能了。
張偉因政務交託給了袁雲峰,明軍降兵亦是料理乾淨,四方平靜,並無煩憂之事。竟不顧南京戰事,每日裡遊逛耍樂,將鎮江城內各大名寺古剎逛了個遍。這一日想起金山寺最是有名,因召集了留在城內的親信將領,一大早便出得城來,直奔金山寺而來。
他到是揮灑自若,談笑風聲,卻把身邊的各人急的跳腳。眼見南京方面的明軍越聚越多,劉國軒雖是拿下安慶,卻因武昌並襄陽等處敵情不明,不敢貿然分兵,只是據安慶自守。好在有他屯兵安慶,雖不能進取,卻也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