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按照計劃的步驟進行,早先無數遍的演練讓年輕的將軍顯得xiōng有成竹,他一言不發地繼續踱步,時不時抬手看錶。在斜對面的控制室內,負責操控無線電干擾裝置的團隊正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相同的準備工作。和二戰前後新興的雷達技術所不同,無線電裝置出現的時間要早得多。初期的無線電干擾很簡單,就是找到敵人使用的通訊頻率插入各種混亂的訊號,使得對方無從分辨哪些是正常電碼內容、哪些是干擾者刻意加入的,這種傳統的方式一直被使用到了1945年戰爭結束,就連無線電技術方面相對比較薄弱的蘇聯軍隊也在東線有過成功的運用。隨著技術的發展,專用的無線電偵察接收機、側向儀以及干擾機被研發製造出來,大功率的無線電發射器能夠將附近區域的特定頻率佔滿,使得普通無線電臺在持續的時間和bō段內完全無法使用,從而造成了徹底的通訊阻塞。
在讓人們感到緊張和輕微亢奮的特殊氣氛中,時間一分一秒流逝著,頂部觀察哨的視線中,初夏的夕陽早已沉入海面,美妙的霞光預示著一個晴朗夜晚的到來。確定蘇軍例行偵察的飛機已經離開,雷達控制室的技術軍官拉下手閘,在兩臺電機馬達的聯合驅動下,置於通訊站頂部的半球形偽裝網罩平緩開啟,從而將外觀奇特、體形碩大的雷達天線矩陣毫無阻隔地出現在山岩上。這個類似天文臺運作的過程看似簡單,卻凝聚了這些登上帝國方舟的技術精英們勝過常人的審慎與聰慧。
寒冷而清新的空氣順著雷達基座位置的孔口灌入內部洞庫,戴著金邊眼鏡的年輕將軍看錶然後將目光投向靠近大門的電話,它並沒有響起,這也意味著中止的命令並未下達。見時機已到,他以沉穩的腔調下令道:“啟動‘凱撒’!”
雷達的啟動不像是汽車、坦克或者飛機那樣充滿了機械的轟鳴聲,除了少部分儀器工作時發出提示xìng的滴滴聲,整個控制室基本沒有雜音。年輕將軍的目光立即投向那位同樣戴著眼鏡的中年技術軍官,他面前的兩個圓形顯示屏上已然出現了綠幽幽的線紋。
根據顯示屏上的線紋和儀器的輔助讀數,這名軍官很快做出了判斷:“那架蘇軍偵察機位於北偏東11度、距離140公里位置,飛行高度在1000米左右,沒有威脅;那些蘇軍艦艇位於西偏北12度至19度、距離30公里至35公里區域,隊形較為緊湊。”
年輕將軍沒有立即湊上前去進行細緻的觀察,也沒有指手畫腳地調配工作人員做這做那,他原地停留了一會兒,等到手下的軍官在雷達第二圈探測確認了飛機正在遠離、艦艇基本不動之後,才正步走到門口,低著頭思索片刻。第三圈,技術軍官們再次確認道:“蘇軍飛機正以大約300公里的時速向摩爾曼斯克方向飛去,飛行高度約為1000米;蘇軍艦艇沒有明顯移動;360公里的探測空域內未發現其他金屬飛行器;80公里的探測海面上未發現其他艦船。”
戴著金邊眼鏡的年輕將軍終於拿起電話:“司令部,我是雷達站的拉爾夫。亨寧斯,蘇軍偵察機正在返航且位於140公里之外,探測區域內未出現異常,速描圖紙馬上送去……好!”
掛下電話,將軍聲音不大卻非常堅決的下令:“關閉雷達!”
這邊控制室的人員忙著關閉雷達裝置,那邊控制室裡的技術軍官們則恰好相反。利用之前一段時間,他們已**測並掌握了蘇軍使用的通訊頻率,三臺大功率的干擾器全面啟動,無形的電bō轉眼間就遮蔽了方圓上百公里內常用bō段。與此同時,四臺無線電偵測儀也在不間斷的工作狀態,還有一臺大功率干擾器虛位以待,以應對蘇軍透過超短bō頻道與後方進行通訊的狀況。站在單純的技術角度,只需30秒即可對新出現的通訊頻率進行實時干擾。
隨著攻擊時點的無限臨近,蘇軍艦船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