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賺錢的機會,到處都有。
只要花錢和收錢的雙方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一個投資專案就出來了。
當然為了投資的公正性、客觀性,一些大投資公司、大金融企業、大銀行可以加入,擔任中保,使的投資的過程和結果有一個安全保障。
但是他們不擔保結果,只是擔保結果是什麼,就把結果按照規定給應該得到那個結果的人。
同時,這些擔保者,不管投資人是虧損還是盈利,他們都要超越性地拿走一部分。
也就是說,他們提供擔保的代價,就是在本來雙方零和的基礎上,讓雙方的總和成為負數。
但是,這些金融中介,尤其是投資公司,既然知道只要有投資專案,他們肯定能賺一塊兒,就不甘心等著買賣上門了。
他們就去創造買賣機會!
他們發明了許多投資!
這種投資說明白了,就是指鹿為馬!
也就是說,把一些不是投資的東西,硬說是投資。
真正的投資,必須是一分銀子一分貨,一百塊錢的東西投進去,必須拿到代表那一百塊錢的東西出來。
這一百塊錢,必須有價值一百錢的東西存在。
比如公司,一個人花一百塊錢買股票,那個公司就必須有一百錢的價值在執行。
也就是說市場就認可那個公司值一百塊錢。
但是指鹿為馬呢,就不是如此了。
比如甲和乙合謀,搞了一個投資專案,因此,甲發行了一億債卷給乙。這本來沒有丙什麼事,可是丙卻根據這個債卷,發行了另一類債券,也是一億元,然後賣給了丁。
價格一樣,確定增值還是貶值的方法一樣,固定回報率也是一樣。
這位丙甚至不用說明這個根據是甲發給乙的債卷。
丙的這種做法,還是比較保守穩妥的,如果他比較激進,比較大膽,他完全可以,把數量增加十倍、一百倍!
如果增加一百倍的話,那麼整個債卷市場就增加了100億債券供給,對市場肯定造成影響。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這個機會、這個方法,不僅僅是丙會看到會利用,其它人也會。
也許時間不長,就有10000個人隨著進入了市場。
後來的人,他們的獲利期望也許只有第一個人的四分之一,所以他的所作所為,哪怕拉低了市場價格,也在所不惜。
價格低了,他的數量基數大,還是賺了。
麥柯告訴喬直,他的三萬多合同,應該有一半是這樣虛增出來的,但是賺錢或者虧損的功能,和貨真價實的合同,沒有任何不同。
麥柯預計,隨著市場的價位繼續走低,這樣的合同還會繼續出現,甚至十倍百倍地增加。如果不趁機吃進的話,就會被別人吃進,便宜了別人,或者因為沒有買家,那些賣主沒有賣出去,喬直就失去了吞併他們財富的機會。
這個時候,麥柯介紹了一種新的混合期貨合同。
就是在單一貨種風險比較大的情況下,那些投資管理人把幾種商品或者期權綜合在一起,打包出售。
這起初是為了降低風險,隨後就變成了擴大投資的手段。
因為這種混合投資,並不是把不同的期貨和他們的支援商品混合,而是在原來的基礎上虛造出混合合同,這個混合合同本身並沒有現貨或者期貨支援。
因此,這種混合合同給那些投資中間商開闢了又一個廣闊的天地!
尤其是那些大基金想賺錢又不能太冒險的喜歡這種投資品種,從而在購買端製造出大量客戶。
而且他們的這種投資,競爭力強悍!他們一般不會在乎那些小打小鬧的市場調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