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穆和風就站起身來,牽著路嫣的手,到了堂屋門前。 他指著門上的牌匾“耕讀不怠,詩書傳家”,叫路嫣看。 接著,他就向路嫣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外公和宇文對華國書法的傳承,所發的光和熱。 原來,穆和風的外公其實就是著名的華國實力派書法大師——洪州農夫。 華國書法是華國的美麗符號和程式碼,是華夏兒女的臉譜及膚髮;更是華夏民族的國粹與精華。 為了華國書法不斷代,有一群熱衷於華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默默地為華國書法的傳承發光發熱,推波助瀾。 穆和風的外公和宇文,便是這群書法人中的一位。 他幾乎把一輩子的時間都用在書法的耕耘、鑽研、傳承和發展中。 年輕時,外公就秉著把華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併發揚光大的宗旨,著手創辦了洪城書畫院,華國書畫院洪城實力派聯誼會,華國洪城傳統文化研究院……並親自擔任院長、會長、理事等職任。 他自幼秉承 “耕讀不怠,詩書傳家”之祖訓,幾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學習不怠。 老人家在漢語言文學和華國書法方面造詣頗深;精通書法、繪畫、篆刻、文學創作。 他的書法作品行雲流暢、一氣呵成,佈局乾淨利落,筆勢遒勁挺拔。 他寫的大字:蒼勁有力、雄壯豪邁、氣吞山河;小字:清新優雅、端莊秀麗、質若芷蘭。 外公是一個高產高質的書法家。 長卷書法作品有《道德經》、《大唐聖教序》、《離騷》、《華夏十大名曲》…… 中長卷書法作品《洛神賦》、《千字文》、《出師表》、《滕王閣序》、《赤壁賦》、《神童詩》…… 短幅書法作品《蘭亭序》、《陋室銘》、《百字銘》、《滿江紅》、《沁園春·雪》…… 無不彰顯華夏民族優秀文化的藝術美;也更加體現了老先生的大師風範、大家風采。 他的書法作品流傳甚廣,深受海內外有識之士的青睞。 同時,他也獲得了不少讚美、榮譽和光環: 然而,面對諸多的榮譽和冠冕,外公卻依然水波不興。 他淡泊名利,處事低調,初心不改;嚴格而又積極地秉承和恪守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的理念。 外公常說:書法就是寫字;寫字如同做人,不是隨隨便便、馬馬虎虎的事情。 做人就要講品德,懂規矩。 他指出,寫字不僅僅是握筆去寫,必須有章有法,講究入帖出帖。 入帖,說白了就是認字,即對著字帖辨認字跡——細細觀察字的形,領會字的意思,再深入到字的靈魂,就是該字代表的精神。 練習書法的關鍵,在於夯實基礎。 所以,必須先要從楷書開始練起,臨摹顏真卿、柳宗元或者歐陽詢的字帖。 出帖,就是脫離字帖以後,書寫起來遊刃有餘,如同庖丁解牛一般…… 熟能生巧。適當的時候,便可以集各家之長,融為一爐…… 外公說:中國字,方方正正;中國人,也要堂堂正正。 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方方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 外公還表示,做人要謙虛,也要實在,一步一個腳印;不要還沒學會走路,就想要到處去亂跑。 不要學別人的樣子——稍微會寫兩個字,就去到處張揚、賣弄、出醜、糟踐優秀的華夏文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為了寫好字,外公睡覺時都總是抱著一本字帖。 甚至,走路的時候,他都在思考字的間架結構和執行筆勢,且時不時地在身上比劃。 為了使寫出來的字神靈活現,外公經常會開啟《說文解字》,求根索源。 常常,家裡的廢報紙、牆壁、地板,都是他練字的戰場。 實在沒地方了,他就上到房頂去。 一百二十平米的平房頂,被他寫得密密麻麻,先一遍小字,再在小字上寫一遍大字。 術業有專攻。 對於書法學習,外公不但 勤奮,而且很嚴謹。 為了寫王羲之的《蘭亭序》,他把諸遂良、趙孟頫、馮承素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都拿出來一個字一個字地進行比對,臨摹。 前前後後,他總共寫了不下一千遍,而後才出成品。 外公刻苦努力,精研細讀,心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