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場上有拖拉機拉著石磙滿麥場碾壓,小麥就是這樣在麥場上被石磙從麥穗上碾壓下來。
這個年代的脫粒機少之有少,而且那玩意兒還不如在麥場裡碾壓來的快速,所以很少有人用脫粒機。
至於聯合收割機,那是電視上才有的東西,整個唐城市的聯合收割機不超過十臺,其中有兩臺還是私人的。
請收割機收割小麥,是要按畝收錢的,除非是天氣不好,將要下大雨了,才有人請收割機來收割,其餘時間,根本就沒有人喜歡用。
這個剛剛脫離貧困的年代,就是有收割機,也沒人捨得用,能省一分錢就省一分,家裡人多,有的是力氣,慢慢的也能收回家,何苦花這個冤枉錢?
李飛陽和李東、生張皮皮三個人是幹農活固定的三人組,今天收割小麥也不例外。
收割小麥時,張皮皮一直在後面,不敢超過李東生,他怕被李東生時不時的踢他的屁股。
最近,李東生踢人踢慣了,張皮皮撅著屁股割小麥正是一個被人踢的絕佳姿勢。
一攏小麥割完,張皮皮拿起水壺,咕嘟咕嘟灌了一氣,對李飛陽道:“老大,這是最後一攏了,今天是不是就完工了?咱們種的小麥比別的隊裡小麥要好多了,我昨天在路上看了別人地裡的麥頭,比咱們這裡要小多了!”
李飛陽笑道:“你也不看看咱們有多少人?每年廁所的大糞都去哪裡了?化肥也比人家上的多,再不增產的話,咱這個試驗田也就沒有必要種植了。”
大漢國建國前,一畝地小麥的收成平均在一百來斤左右,建國後,小麥年年增產,如今的小麥,畝產在三百斤左右,已經算是高產了。
對於這些產量,有著前世畝產五六百斤小麥都算是減產的記憶的李飛陽,真心的感到如今的生產力的低下。
他承包這些土地的目的,就是以產量告訴人們,什麼叫做科學種植,怎麼才能更好的填飽肚皮。
現在學的政治課本上,還在吹噓大漢國以世界百分之七的面積養活了世界百分之三十的人口。
可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這句話的可笑和不可信。養活是養活了,但是生存狀態可是比之周邊國家差了不少。
政治宣傳嘛,誇大是必須的,不誇大,也就不是政治宣傳了。
李飛陽現在就是想要大漢國儘快實現這個邁出溫飽線的最基本的願望。
收割小麥,是一件極為辛苦的勞作。
彎著腰,低著頭,頂著烈日酷暑,小麥的麥芒刺在身上,說不出的刺撓。
所以人力割麥,都需要穿著長衣長褲,不然被麥芒、麥塵撲在面板上,就算是多洗幾次澡,晚上也很難入睡。
一天下來,割麥的學生,唉聲嘆氣有氣無力的返回學校。
學校裡沒有洗澡堂,想要洗澡的話,都是到學校旁邊的小河裡去。
李飛陽找人,小河轉彎處,拉起了幾道漁網,也就算是隔離帶了。
女生們在上游洗澡,男生們在下游洗。為了防止不規矩的男生跑到女生那裡,學校有年紀大的兩個女老師專門監督這些猴崽子。
河裡有許多魚,很大的魚也不是很多,都是些半斤左右的鯽魚和鯉魚,草魚也有,還有一些黑花長身利牙的黑魚。
洗完澡後,男生就會把漁網收起來,摘掉漁網上粘著的各種游魚。
李飛陽最喜歡這種天然樂趣,在河裡玩耍的時間,比眾人都要多。
為了盛放小麥,學校裡專門騰出幾大間乾燥的房子。
幾天後,所有的小麥都已經收割完畢,開始在麥場碾壓,收垛。
第一次大雨來臨之前,小麥也都已經歸倉。
歸倉之前,李飛陽專門讓人計算了一下畝產多少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