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尚書》家曰(1):“今旦夕所授二十九篇(2),奇有百二篇(3)。又有百篇。二十九篇何所起?百二篇何所造?秦焚諸書之時,《尚書》諸篇皆何在?漢興,始錄《尚書》者何帝?初受學者何人?”
【註釋】
(1)《尚書》:亦稱《書經》或《書》,儒家經典之一。“尚”即“上”,上古以來之書,故名。是中國上古歷史檔案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有《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二種。
(2)二十九篇:指西漢的今文《尚書》二十九篇,儲存在今天通行本《尚書》中。
(3)奇:疑字誤,但未知何字之誤。百二篇:這裡指當時經師所講授、流行的一種有一百零二篇的《尚書》,與下文講的一百篇本的《尚書》,現今已散失。《漢書·儒林傳》:“世所傳百兩篇者,出東萊張霸,分析二十九篇,以為數十。又採《左氏傳》、《書敘》為作首尾,凡百二篇。”
【譯文】
問研究解釋《尚書》的人:“如今早晚講授的《尚書》是二十九篇,另外有一百零二篇的,還有一百篇的。二十九篇《尚書》的起因是什麼?一百零二篇的作者是哪個?秦朝焚燬書籍的時候,《尚書》各篇都在什麼地方?漢朝興起,開始收錄《尚書》的是哪個皇帝?最初向學生講授的又是哪個人?”
【原文】
36·9問《禮》家曰:“前孔子時,周已制禮,殷禮,夏禮,凡三王因時損益,篇有多少,文有增減。不知今《禮》,周乎,殷、夏也?”彼必以漢承周,將曰:“周禮。”夫周禮六典(1),又六轉(2),六六三十六,三百六十,是以周官三百六十也。案今《禮》不見六典,無三百六十官,又不見天子,天子禮廢何時,豈秦滅之哉?宣帝時,河內女子壞老屋,得佚《禮》一篇,六十篇中(3),是何篇是者(4)?高祖詔叔孫通製作《儀品》(5),十六篇何在(6),而復定儀禮(7)?見在十六篇(8),秦火之餘也,更秦之時,篇凡有幾?
【註釋】
(1)六典:周禮把朝延事務分屬六個主管部門,即天官治典(主管行政)、地官教典(主管農業、風俗教化)、春官禮典(主管禮儀制度)、夏官政典(主管軍事)、秋官刑典(主管刑法)、冬官事典(主管建築和手工生產)。每官之下,又有六十官。
(2)轉:運轉。這裡是相乘的意思。
(3)六十:疑“十六”之誤倒。下文有“十六篇何在”,“見在十六篇”,“今《禮經》十六”,可證。
(4)是:後一個“是”指代“佚《禮》”。
(5)叔孫通:參見8·8注(14)。
(6)十六篇:《後漢書·曹褒傳》:“叔孫通《漢儀》十二篇。”故疑十六篇系十二篇之誤,或漢時王充另有所見。
(7)儀禮:根據文意,疑“禮儀”之誤倒。
(8)見:同“現”。
【譯文】
問研究解釋《儀禮》的儒生:“在孔子以前,周朝已經制定了禮,還有殷禮,夏禮,共經歷三代,禮都根據當時的情況有增減,篇數有多有少,文字有增有減,不知道現在的《儀禮》,是周朝的,還是殷朝、夏朝的?”他們必定認為漢制繼承周制,將回答說:“周禮。”其實,周朝的禮有六典,再用六相乘,六六三十六,三百六十,這是因為周朝的官職有三百六十個。考察現在的《禮》不見六典,沒有三百六十個官職,又看不見關於天子禮儀的記載,天子的禮儀是什麼時候廢除的呢?難道是秦朝燒掉的嗎?漢朝宣帝時,河內郡一個婦女拆老屋,得到失傳的《禮》一篇,十六篇中,哪一篇是失傳的《禮》呢?漢高祖命令叔孫通製作《儀品》,那麼當時《禮》十六篇在什麼地方去了呢?為什麼還要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