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
實際上,對考試製度調整異常敏感的人不僅有高考考生的父母,就連幼兒園孩子的父母也會為此感到緊張。政府正在討論“英才教育法”的訊息一經傳出,孩子們的父母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開始行動起來,好像新的教育法馬上就要頒佈實施一樣。
被誇大其辭的輿論迷惑的年輕媽媽們立刻將孩子送到各種英才教育學校。隨之而來的英語、計算機、才藝等名目繁多的培訓班的廣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大街小巷。
但是,結果怎麼樣呢?由於不堪考試的重壓,自殺、放任自流的青少年數量與日俱增,因為怕影響太大,現在連新聞都在限制刊登這類訊息了。雖然我沒有詳細的資料,但是,各大醫院精神科病房的學生患者數量在不斷增加,就足以證明問題的嚴重性了。
嬰幼兒的狀況更加嚴重。在小兒精神科,即使預約,也要排上6個多月才能看上病。同時還出現了很多新的精神類疾病,事態已經發展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一起尋找孩子喜歡做的事情
在認識到教育存在的問題後,日本人開始謀求教育上的改革。他們將統一僵化的教育改為培養學生才能的教育。為了使學校的教育更具人性化,他們將教學的內容更加專業化。另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學習內容的培訓學校也漸漸多了起來。
在韓國,社會各界也開始聲討教育方式中存在的問題,大家紛紛要求學校改革目前落後的教育方式。
但是,這些小變化並不能從根本上撼動韓國的教育制度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單憑《教育法》的幾次修改並不能徹底改正幾十年來形成的惡習。我認為,改變教育現狀應當循序漸進,透過多方面的改革來徹底解決問題。
為了改變韓國落後的教育狀況,請孩子的母親們首先從自我做起吧!我並不清楚什麼時候教育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但我卻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們不能原地不動地等待,不能別人說什麼我們就跟著說什麼,而要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去尋找真正對孩子有好處的教育方式。日本教育走了很長一段彎路,其原因就是因為本該成為教育核心的父母,卻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首先應當瞭解孩子希望做什麼。我們經常會詢問孩子:“你想做什麼?”其實,我們並不是為了得到答案而去尋找答案,而是透過提問給孩子製造一個思考的機會,讓他們透過思考領悟到自己究竟想做什麼。
大概所有的媽媽都有些小瞧自己的孩子。媽媽總覺得孩子一點社會經驗都沒有,只不過是個年齡尚幼的孩童,還需要媽媽的呵護。假如你是一位媽媽,請千萬不要這麼想,其實,孩子要比媽媽想象中聰明得多。只是因為媽媽不相信孩子,才將孩子培養成了“媽媽的心肝”、“媽媽的寶貝”。
我很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精神,每當他們放假的時候,我都會把他們趕到外面去。要麼去工廠裡打工,要麼去遠足,總之不能待在家裡。我對他們只有一點要求:“透過觀察和嘗試獲得經驗,然後再用心去體會你所收穫的一切。”
這樣做對孩子認知自己,培養自己的興趣有很大幫助。在開放的空間裡透過嘗試和感覺,孩子們會發現自己善於做什麼、喜歡做什麼。
愛麗絲透過這一過程,發現自己在辯論和與他人打交道方面有特長,因此她考取了法學院,走上了律師的道路;彼得沉醉於操縱和發明機器,因此他專攻物理;南希對事情的判斷很敏銳,在她16歲時,就宣佈要成為一名律師。孩子們經過不斷的探索與磨鍊,最終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道路。
當然,孩子們在探索、磨鍊的過程中難免會做錯事情,或者像我所擔心的那樣,做出錯誤的判斷。
但是,這又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