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吧 > 歷史軍事 > 迷霧星球的曙光怎麼開 > 第63章 心有六取緣何起,命因諸障念中生

第63章 心有六取緣何起,命因諸障念中生 (第1/2頁)

何曉娜繼續帶著學子們學習帝師手記:

第十篇:心之認知、六辨明心與解脫之道

我心向道,志在徹悟。聖人曾言,心者,非肉團之軀,亦非單純之念。心之妙,在其能覺、能思、能應萬物。

我曾以為,心之所向,便是我之歸處。然聖人示我,心亦有縛,若心著於相,為物所牽,便入迷途。譬如,見繁花盛景,心生喜意,欲留其永駐,此喜便成執念;遇困厄挫折,心生憂苦,若陷其中,憂苦則為枷鎖。心隨境轉,不得自在。

於是我靜心思索,如何使心解脫。聖人云,需明心之本體,澄澈如鏡,物來則照,物去不留。當觀照內心起念之時,不隨念而流浪,如旁觀者,靜守本心。

我嘗試於日常諸事之中踐行此理。遇順境時,不再沉醉於喜樂,而察喜樂之念生滅;逢逆境時,亦不被悲苦淹沒,細究悲苦之緣起。漸覺心之空間,似有拓展,不為一時之情緒所拘。

然此中亦有困惑,有時念起如潮,難以即刻平息。聖人告我,莫急莫躁,修行非一蹴而就。但守正念,持之以恆,終可使心定於清淨之境。心若清淨,則能洞察萬物之性,不為表象所蔽。

我深知,此乃漫長之路,需於每一念間修持。但我堅信,只要不懈努力,必能掙脫心之枷鎖,達於自在解脫之域,明瞭心之真如,與道合一,於諸般境界皆能泰然處之,不為物擾,不為情困,心光朗照,無所障礙。

繼而,我問聖人關於心的本體,“我如何了悟本心的照性?”。

聖人言:“依身有六類對應。眼對光、因明障而取觀感;耳對風、因動障而取聽感;鼻對空、因通障而取嗅感,舌對物、因味障而取嘗感,身對水、因合障而取觸感,腦對知、因有障而取想感,此六皆為我心以己取己而已”

我疑:“身是合障而取觸感,為何要對應外界的水?”

聖人釋:“身觸需先合,方有受,只有水的續合性才能傳遞觸感。故身以水成,無水則無感,如捏發,手有感而發無感。愛事也是此理,故男女交合有水發性,才有生命。”

我思:“此六者,何者為真我?我平時所說心,又是何物?”

聖人說:“若言心是你亦可。心乃六感之一,亦含六感之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此六種外在,是感業見生的妄見。心念取明時,感明心即光;念取動時,感動心即風等,此皆是心以己照己而已”。

我再思:“真我即心,心感業見生而成外境,這與六根何關?”

聖人答:“就比如眼睛吧,是為了明之業障的工具,了者是心,故眼為心造,不能長存”。

第十一篇:妙無真我,湛然常住,有覺明之性

我在深沉的思索中徘徊許久,終向聖人發出疑問:“我心為何會呈現出明取、動取、通取、味取、合取、想取這六種形態?好似缺了這六取的障礙,心便會陷入虛無。心若不在,那就不存在感業見生了,那光、風、空、物、水、知等一切也都將隱沒,整個世界亦會崩塌於無盡的空無。我進而苦思,既然初始一切皆為空無,為何會突然有這六取的障礙出現呢?從而心能以己照己,從而構建出這紛繁的世界,以及根器與生命的形態呢?”

聖人微微垂眸,緩聲而言:“你看,前一刻心取於明,與光相應;後一刻又取於味,關聯於物。若明的感業消失,依然可以有味動合等的感業”

我細細思量。問道:“這六種取的狀態猶如圓環轉動,迴圈不息,自然的取納不會輕易斷絕。但當身軀走向死亡,這六種感業體系似乎便會瓦解消散。心也就沒有了,世界和生命也就徹底消失了,那為何生生不息?”。

聖人目光深邃,說道:“你已開始觸及真意。世間永珍,皆因心的變動而如波瀾起伏,世界亦隨之變幻無窮

最新小說: 乘風界水 醫者晚明 南北朝打工皇帝 我,楊再興從墳墓中爬了出來 縱馬西域總關情 漫威之隨心幻想家 穿越大秦:送給贏政一張地圖 生子當如孫仲謀 全球戰國 蓋州傳 明末紅衫軍 穿越,成為寶可夢大師 新婚夜:娘子,吃碗泡麵充充飢吧 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 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奧特曼:失戀後我穿成了銀河 簽到,開局我是個廢物 天策烽煙 信武之野望 原神:提瓦特劫匪,打劫就能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