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當地民間的吹鼓手,擺攤坐場。還有各路的一些江湖藝人不請自來,藉助人氣,大撈一把,更有一些農村中封建迷信的東西,在這個時候也死灰復燃。
離旮旯村最近的集鎮就是馬廠集,這個集鎮雖然地處窮鄉僻壤,可它有著它特殊的地利的優勢,它不僅坐落在蘇皖兩省三個縣的交接處,而且在這周邊二十里的方圓的地方,還沒有其它一個集鎮可以代替它。集鎮倒是有幾個,可那都不成氣候,逢小集的時候,只能買到蘿蔔青菜,連一個賣肉的攤子都沒有;逢大集的時候,到了中午的時候也就撂棍打不到人了。所以,這個馬廠集鎮,雖然不是現在二郎山鄉政府的所在地,可是在這一帶老百姓的心中,它一直是比鄉政府所在地的二郎山的集鎮還重要。
說起馬廠這個集鎮,解放後一直是區公所、人民公社所在地,1985年安徽大規模的撤區並鄉,砍掉了,搬到了一個比較小的集鎮二郎山集上去了。就為這,馬廠附近的幾個村(包括旮旯村)幹部、村民和縣裡領導鬧得不可開交,掙這個鄉地址的所在地。他們認為不論從歷史還是從現實,鄉地址都應該放在馬廠。當地的幾個秀才考證,馬廠這個集鎮在唐朝時就有了,隋唐時三十六弟之一的羅成,就在這個集上拴過馬,如今羅成當年拴馬的那棵老槐樹還在,可以作為左證。那馬廠街東頭的小山坡上,還有兩棵神奇的白果樹,曾經是一公一母二棵樹,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那棵公樹有了外遇,據說和離這個地方,有二十里地的平山上的一棵母樹好上了,因為那一棵母樹比這一棵母樹年輕漂亮,跑掉了,就留下一顆母樹。人們怕這顆母樹守不住寡,耐不住寂寞,怕這顆母樹也跑掉了,就打一副鐵鏈子把這顆母樹拴在這裡。有一位縣文史館的館員,看過之後,給二郎山鄉的黨委書記提過這樣一個意見,說這種打著鐵鏈子的方法把樹拴上不可取,不是人本主義的管理方法,應該從什麼地方引進一顆公樹,可是也沒有引來,這些文物不可多得。當代彭雪楓在洪澤湖畔鬧革命,也曾經把馬廠當作根據地,馬廠為革命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這幾個村的村幹部和村民在爭馬廠這個鄉址的問題上空前的一致,大家湊份子到上面反映,找到地區,找到省裡,各級領導回答的都很好:你們反映的意見,領導會慎重地考慮,尊重民意。但是家有千口主在一人,最後鄉址還是落在二郎山的集上。這下可惱了這幾個村的人,一連好幾年,這幾個村的村民不交公糧和各種提留,計劃生育也無人管理,基本上處於無政府狀態。後來縣裡為了安撫這幾個村的群眾的情緒,用了一個妥協的辦法,鄉政府還設在二郎山,取消逢集,逢集還在馬廠。於是縣裡發了一個佈告,撤銷二郎山集,恢復馬廠集鎮,這一下馬廠的名聲出去了,在恢復馬廠逢集的那一年三月三日,周邊幾個村的村民,家家都買一盤鞭炮到集上放,那陣勢可以說是相當的氣派。這幾個村的村幹部,主動湊錢到本縣和周邊的幾個縣廣播站去做廣告,還派出了一波人馬到全縣的各個鄉鎮去貼廣告。縣裡也有意扶植這個集鎮,逢會三天,工商稅務不許收費。好傢伙,在那一年逢會的三天裡,據縣裡報道,每天上的人數都在2萬,日成交額幾百萬元,超過了縣城。從那以後,每年三月三的馬廠會,成為這個鄉這個縣對外開放的一個品牌。
今年就更加熱鬧。老天也幫忙,淅淅瀝瀝的小雨一下就是半個月,到了三月初二的時候,晴天白日,萬里無雲,春風浩蕩。路上人是絡繹不絕,集上是人山人海。東大街,是縣劇團唱的拉魂腔,還有一個唱蘇北民間小調的一個班子;西大街,是山東一個民間雜湊班子演的是山東柳琴戲;南大街,是河南幾個耍猴子的;北大街,是天津跑江湖耍槍弄棒的。至於算命的攤子,捏泥人的,賣花棒子的,賣糖葫蘆的,販賣小孩玩的風車的,賣胡椒麵子的,賣生薑,賣衣服的攤點到處都是。那些民間藝人,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