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韻澤的同窗挺有錢,春節前進入上京,目的只有一個,林韻澤的妹夫是陳恪,一定知道會試考什麼。
而林韻澤不相信陳恪知道考題,卻相信他會掐指一算。
這個掐指一算並不指神機妙算,而是設定考試範圍,就像那個世界高考前的押題。
以陳恪的才華應該具有這個能力。
林韻澤的同窗相信這一點,林韻澤更相信這一點。
陳恪只能給他押題了,“我認為今年的考題應與往常不同,皇上準備實施官員改制、軍隊改革等一系列新措施,一定會廣泛徵求大家的意見。”
“而會試就是一次好機會,從學子們的文章中看出民意,這是皇上需要了解的事,所以考題的重點會落在策論上,策論內容會側重一個變字。”
“緊緊把握孔子所言,‘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這個內容,以變法圖強這個主題展開論據,重點體現民意求富的要求,完成國強民富的文章主題。”
聽他說完,林韻澤低聲問道:“論據如何詳實?”
陳恪低聲回道:“首先分析變法的必要性並予以肯定,三冗問題、失地問題、外敵問題都可作為切入點,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即可,這一點我不能教你,皇上會看出來。”
“你不用考慮考官會不會接受你的觀點,更不用考慮皇上的想法,你沒想到很正常,想到就不正常了,比他們想得還完善,肯定名落孫山。”
“你只要抓住民意這一點就行,民意就是要過上安全的、富裕的、公正的好日子,而變法就要緊扣民意來展開,以順民意來作為變法優劣的標準,抓住這一點做文章,肯定沒問題。”
陳恪說到位了,可林韻澤還有疑問:“如何瞭解民意?”
“走出去...”陳恪教他,“不要去管那些官員、富商的想法,他們代表不了民意,去了解小商戶、小作坊業主、打工者和農民的想法。”
“然後進行集中,總結出具有代表性的民意,按這些民意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不管你的辦法合不合適,卻是皇上需要的,那些考官很清楚,你的文章肯定過關。”
陳恪的指點讓林韻澤的眼睛亮了,低聲問出最後一個問題,“可不可以告訴同窗?”
陳恪笑道:“你拿主意,如決定告訴同窗,就說我說的,‘皇上重視民意’即可。”
聽他這麼說,林韻澤笑道:“皇上知道也不會怪你。”
林韻澤說一句,然後反應過來,低聲問道:“你是不是有意的?”
“不錯...”陳恪低聲回道:“那些老學究拿著四書五經找考題,實在無法預測,還不如引導他們往這個方向走,這是可以公開的,誰能提出最好的辦法誰就是狀元...”
說到這陳恪頓住,低聲說道:“你進不了前三甲,但名次也不會落在一百以後,受我連累了!”
陳恪說出一個現實,林韻澤確有才華,但他是陳恪的舅哥,不論文章做得多好,都不能進入前三甲,甚至是前十名。
但也不會把他的名次排得太低,文曲星的舅哥就這個水平,滿朝上下也沒臉。
這就是人性,不論是支援陳恪的,還是反對陳恪的,在涉及朝廷威望、臉面的事上一般都會捐棄前嫌、攜手前進,有那愣頭青的,也是政治修養不成熟的表現。
林韻澤接受陳恪的提醒,林毅之跟他分析過。
林毅之培養林韻澤的政治智慧,就以朝臣的各種事例說明,重點是他這個好女婿陳恪。
朝臣在陳恪的事上充分體現了政治智商,在陳恪大開殺戒後表現的淋漓盡致。
陳恪在杭州府殺了上虞縣令、守備,屠殺三千多名倭寇俘虜,在朝中就沒出現一絲異議。
在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