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重負。”
楊士奇聞言嘆了口氣,“只是看陛下今日和以往態度,這太子之位恐怕還是懸而未決啊!”
解縉姐姐開口道,“我等身為內閣官員,自該多多勸諫陛下,早立世子為儲君才是!”
朱棣離開文淵閣返回皇宮,一路上沉默不語,心中也在思考著太子職位的歸屬,朱棣不禁想起如今朝堂上朱高熾和朱高煦的支持者。
如今朝中內閣幾位大臣都是長子朱高熾的擁護者。解縉身為內閣首輔之一,以才學高而受重用。解縉力主立朱高熾為太子,曾對自己說“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朱棣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重要性。
楊士奇此人在內閣中以謹慎、穩重著稱。楊士奇認為朱高熾有君主的度量和品德,且是嫡長子,符合正統繼承原則,因此也堅決支援朱高熾,還多次在自己面前為其說好話.
楊榮因為自己在入宮之時勸諫自己先去百葉皇陵而被自己重視,作為自己的親信大臣,楊榮也支援長子朱高熾。他今日看似讓朱高熾決定王珏的官職封賞,實際上就是在告訴自己朱高熾有選賢任能之才,如果自己能立其為太子,那王珏作為朱高熾的幕僚,身份地位自然也水漲船高,直接就可以進入詹士府為官。
就連自己的皇后也支援立朱高熾為太子,早先自己身為燕王時,曾經猶豫過立哪個兒子為燕王世子,自己的妻子就力薦長子朱高熾,如今更是不必多說。
至於黃淮、胡儼、胡廣這幾人也同樣支援朱高熾,畢竟朱高熾自幼接受正統儒家教育,專研儒家經典,更能被這些文臣認同。
但朝中也有人=是朱高煦的堅定支持者,就比如淇國公丘福:他身為靖難之役功臣,在武將中地位頗高。次子朱高煦英勇善戰,與其多有共同作戰經歷,故而支援他,常於自己面前誇讚其戰功,力勸立朱高煦為太子。
另外駙馬王寧:他因與朱高煦關係密切,欣賞其軍事才能與性格,而支援朱高煦,多次在朱棣面前稱其功高,建議立其為太子。
朱棣內心糾結不已,從他個人的主觀喜好和情感上考慮,其實心裡更傾向於朱高煦,但是要是站在整個大明的社稷和延續上考慮,朱高熾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朱棣心中暗歎,自己難以決斷,便只能多聽聽朝中親信的意見了。但是不管如何,也得儘早確立太子之選了,最好是在明年新年便能冊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