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給我們的印象非常之深刻,前後重複了數十遍。第一句是:“我已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立志要成就無上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但是我不曉得怎樣修持?怎樣存心?所以到這裡來請教。”發心就是此地講的“立志”。志可取,又好學,我們遇到了一定要盡心盡力幫助他。所以有志向、有目標、不論世間、出世間都是有前途、有成就;遇到這樣的人,就是俗話常講的“遇英才而育之”。你真正遇到這樣的材料,就要設法去幫助他、成全他!
‘或為之獎借’,‘獎’,是獎勵。‘或為之維持’,‘維持’,就是在他有困難的時候幫助他,使他能安心於學業和道業。
或為白其誣而分其謗。務使之成立而後已。
世出世間賢者在修行過程中免不了遭嫉妒、毀謗,往往會給他帶來困惑;有時候足以教他退心,那就很可惜了!這時我們要替他分憂。‘誣’,是誣衊冤枉。要幫他洗刷冤情,成就他,以‘務使之成立而後已’為目標;如此成全人便是大學問、大智慧、大福德之相。這個人將來在社會上建功立業,是幫忙照顧他的人給他的;他將來有多少的功德,照顧他、幫助他的人也是跟他同等的。中國古代,“薦賢受上賞”——你替國家推薦一位賢人,國家對你的獎賞是最高的。為什麼?這位賢人為國家建功,替國家服務,為老百姓造福,都是因你推薦的,等於就是你造的。所以在過去中國社會,確實是舉賢能、舉賢良、舉孝廉;把人才發掘出來,推薦給朝廷、推薦給國家。
好人為什麼還有人找麻煩?俗話常說“好事多磨”,多魔障!你作惡——魔就喜歡作惡,他不但不會障礙你,還會幫助你;你做好事,恰恰跟他相反,他看了不順眼,所以來找麻煩。一方面是魔來找麻煩,二方面是自己生生世世的冤家債主,看到你修行,將來你超越六道輪迴——過去世你欠他的命沒有還,欠他的債也沒有還,怎麼可以跑掉呢?他不甘心!不甘心就要來障礙你,所以菩提道上魔難重重。
無始劫以來自己所造無邊的業障,要怎樣免除這些業障呢?我們每天將所做的功課迴向冤親債主,把所修學的功德都分享給他們。諸位要知道,全給他們就是自己圓滿的功德!我們要什麼?什麼也不要。不發這樣的願心,你想在菩提道上沒有障礙,相當不容易!所以發這個願心,最好能依照《金剛經》的理論方法,要真正依教奉行,真實的去做。
大抵人各惡其非類。
一般人,跟他同類的就喜歡。學佛的同修彼此見到特別親切,對於不學佛的人就有距離、有界限。尤其是在家庭中,父母沒學佛,兄弟姊妹沒學佛;你吃素,他們不吃素,這一家人就鬧得雞犬不寧。這是我們的錯,自己要深深反省。最大的錯在那裡?家裡的人為什麼反對你學佛?因為看到你的同修道友到家中來,親密超過了家人,你喜歡同道比喜歡母親超過多了!母親一看,她心裡當然不舒服——嫉妒。你要以愛護同道的心去愛護你的家人,家人就不會有反對的。所以往往學佛搞得家庭不和,自己都不知道反省,不曉得原因出在那裡;我們在旁邊明眼觀察,看得清清楚楚。問題出在那裡?實在應當反省,一反省就找出來了。我們的同修到家裡來,對我們的父母尤其要更尊敬、更孝順,那你的家人也更快樂了。不但不反對,還覺得學佛好,學佛都不錯,鼓勵你的親戚朋友都去學佛了。所以家庭裡面親屬之間,不能用“言教”;要學舜王,要用“身教”,做出來給家人看。他們看到確實是好,自然就會給你宣傳。
鄉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難自立。
善人是一類,不善的人是一類。不善的人多,勢大;善人少,勢力孤單。‘善人在俗,亦難自立’,善人要做好事不容易,惡的勢力很大,決定造成了障礙。佛門中自從釋迦牟尼佛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