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水滸時,沐風一直有個疑問,公孫勝這種修道之人,在冷兵器時代用法術殺敵,屬於降維打擊,那為什麼他平常不用法術對敵呢?
從原著中看得出來,公孫勝雖有法術,但不輕易用。大多數時候,只有遇到同樣會法術的對手,才會用。
直到沐風自己也修道時才明白,道家的法術,只能用來降妖伏魔。如果拿來對付普通人,那是要損失德運,擔上因果的。
殺死一個兩個普通人還好,自身擔得起損失。如果殺多了,那就是妖魔行徑,其他修道之人就要對你出手降妖除魔了。
因此學了本事也要學會剋制,面對普通人時,最好用普通人的手段。當然,如果普通人主動惹下因果,那自然可以放心出手。
而一些妖僧魔道,正是剋制不住自己的慾望,身懷非人手段,已不想為了填飽肚子而忙碌。於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法術,最後只能變成經驗寶寶,被人降妖除魔。
如今切磋鬥法,自然無需那麼多的顧忌。只是公孫勝雖然號稱入雲龍,但那隻能短暫用法力漂浮。
說好聽點叫騰雲駕霧,說不好聽點那叫漂浮術,而且對他法力負擔很重,要想像沐風那樣御劍飛行,根本不可能。原著中也從沒見過他用飛行趕路的。
他見沐風使的是劍仙手段,且法力修為大機率比他高。現在要動手切磋,自然由他先出手。
只見公孫勝左手仗劍,右手把麈尾望空一擲,那麈尾在空中打個滾,化成鴻雁般一隻鳥飛起去。
須臾,漸高漸大,扶搖而上,直到九霄空裡,化成個大鵬,翼若垂天之雲,望著沐風撲擊下來。
“來得好~”
這是法寶化靈之術,看著是召喚出大鵬鳥,其本質還是那根麈尾法寶。
只見沐風手往大鵬鳥一指,一道劍光劃過,大鵬鳥從頭到尾切成兩半。只聽得刮剌剌的響,卻似青天裡打個霹靂,麈尾現出原形飄落下來。
這是沐風手下留情,不然這麈尾此刻已斷。
下方一眾梁山好漢盡皆譁然。公孫勝是什麼實力,他們可心知肚明。這麼多年在一起,只要是鬥法,公孫勝從沒輸過。
無論是混世魔王樊瑞,還是高唐州知府高廉,一開始梁山好漢的常規手段都拿他們沒轍。但只要公孫勝出現,全部手到擒來。
最難得的是,公孫勝用的道術最樸實無華,偏偏能輕鬆破去敵人聲勢浩大的道術。
比如與高廉鬥法時,高廉三百神兵威風凜凜,飛沙走石聲勢浩大。而公孫勝就一道雷劈過去結束戰鬥。
如今他們第一次見公孫勝使出這般威風的道術,結果卻反過來被此人一劍破掉。這反差也太大了!
一擊不成,公孫勝見沐風輕描淡寫展現劍仙手段,又手下留情,果斷認輸道:
“道長法力上比諸佛菩薩,累劫修來,證入虛空三昧,自在神通;下比蓬萊三十六洞真仙,準幾十年抽添水火,換髓移筋,超形度世,遊戲造化。我見之如當年純陽呂祖師的風采,在下佩服佩服~”
公孫勝還是有些見識的,說沐風法力可比諸佛菩薩,身體可比蓬萊真仙,與傳說中的呂洞賓也不相上下了。
公孫勝此話一出,再次驚的宋江等人目瞪口呆。
呂洞賓的傳說誰不知道啊!這可是真神仙,眼神之人居然能與之相比,那他來此目的又是什麼?
不管目的是什麼,反正得罪不起,宋江帶頭行禮道:“道長原是神仙中人,失敬失敬,如不嫌山寨簡陋,可略飲薄酒一杯。”
沐風的出場效果已經達到,自然點頭同意。
“相見便是有緣,貧道恭敬不如從命,打擾了。”
“道長客氣,快,裡面請!”
梁山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