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將士,花費更多的銀錢。
所以,儘管咱們國內的形勢不容樂觀,母后還是決定,在這個冬天,派大軍東征,你可明白了?”
“母后,聽說遼東的冬天,積雪很厚,大軍進行艱難,這個時候東征,不是增加了許多困難?”
“問得好!”張薔讚賞地道,“所謂廟算,就是要從天時、地利、人和的方方面面考慮,將可能發生的情況,全部羅列出來,做好解決問題的方案。”
張薔拿起一根木棍,指著遼東的幾條大河,解釋道:“夏天,這幾條大河水量豐沛,大軍要渡河需要船隻,大明目前,無法在遼東籌集那麼多船隻,所以要趁著冬天河水結冰,人馬輜重,直接從河面上透過……”
原來如此,平安明白了,他說:“母后,平安願意帶兵,御駕親征,收復奴兒干!”
開平五年冬月初八,宣大總兵滿桂、薊鎮總兵越率教,榆林總兵曹文詔,奉兵部令,從各自的駐地趕回北京。
任曹文詔為前鋒總兵,領兩萬前鋒軍,一萬能在馬上作戰的騎兵,一萬龍騎兵,就是趕路的時候騎騾馬,作戰的時候,下馬列陣而戰,機動性與騎兵相當。
五千隨軍後勤兵,包括伙伕、軍醫、獸醫、工匠、車伕等後勤人員,他們乘坐的是四輪大馬車,隨時為前方將士服務。
侄兒曹變蛟調入他麾下,任前鋒大將。
任滿桂為中軍總兵,統帥五萬中軍,他的任務是攻城掠地,出身遼東的吳三桂和黃得功,調入他請個麾下聽用。
任趙率教為後軍總兵,率三萬大軍押後,接應後方送上來的糧草武器,保障供給線的安全。
本次東征的總指揮,是前薊遼督師,七十歲的首輔孫承宗,他陪伴天子朱慈煌,坐鎮中軍,指揮全域性。
在京中擔任後勤支援總指揮的,是一手打造東江鎮的前登萊巡撫,前兵部尚書,閣老袁可立,現任兵部尚書李邦華,只能給他老人家打下手。
天子御駕親征,首輔做總指揮,三輔管後勤,規格之高,如此陣式,恐怕只有英宗北征也先時才有過。
平安還沒有親政,沒有隨軍的文武重臣,只有五軍都督府、錦衣衛、都察院幾個部門,派了人員隨天子東征。
經太后提議,《明報》也派出了兩名戰地記者,他們的任務,是將前線的真實戰況,時發回來,讓大明百姓,隨時能瞭解前線的戰事。
百姓們購買了土債券,有權利知道前線戰事的進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