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個村子看來,他們姜雲村的人,不僅不用交稅,還不用上戰場。
明明都是老百姓,怎麼就你們比我們過的好?
李世民登基之後,這兩個村子一直和姜雲村不對付。
以往都有發生搶水的事情,這水是前兩個村子的祖先挖出來的。
你們姜雲村想用?你們自己挖!
好在當時還有個屯田郎,能調和這些種地的矛盾。
但是今年沒了屯田郎,那麼矛盾直接爆發。
姜雲村不是沒想過搶水,人家劉邦還不是皇帝之前,不也帶著村子裡的人去搶水嗎?
不過劉家村和王家村的人更多,不僅暴打了一頓姜雲村的村民,甚至死了不少人。
最後無奈就只能向蜀王求救。
李恪帶著蜀王府的護衛出發,兩天後才到達封地。
李恪都蒙了,這哪裡有什麼鄉?說是個鎮才對。
甚至還有城牆,因為距離遠,隱約間能看到門口還有站崗。
當離開快走到城門外,才看清楚,也不算什麼城牆,最多就是兩人高的土牆。
不像長安,城牆都是石磚堆砌,比這還高几倍。
城門也湧出一幫人,敲鑼打鼓,喜氣洋洋的迎接李恪。
帶頭一個老者身穿綢緞,笑著說:
“歡迎歡迎,歡迎蜀王殿下來劉家村。”
身後還跟著端茶的,端著臉盤的,拿洗臉布的。
“來來來,蜀王殿下一路辛苦了,先洗把臉。”
李恪都更懵了,怎麼一上來就先洗臉。
老者明顯看出李恪的疑問,解惑:
“這是我們的習俗,尊敬的客人來到,都會先洗臉以示親近,特地端到這裡來,是為了表達對蜀王殿下的渴望之情啊!”
老者的話,讓李恪都以為來錯了地方。
李恪聽那個白姓老人說的,這個劉家村不該是個民風彪悍的村子嗎?
搶水爭鬥,還能打死不少人,這沒點戰鬥力不行。
怎麼還這麼的客氣?彬彬有禮。
李恪覺得有詐,就沒洗臉,而是語氣冷淡的說:
“不了。”
李恪這話不帶任何的語氣的感情,完全是很簡單的兩個字。
帶頭的老者臉上明顯有點尷尬之情。
一瞬間老者就沒了尷尬,又是熱情的說:
“您看,為了歡迎您來,我們專門為您準備齊全了,九面鑼,還有......”
李安靜在李恪身邊小聲說:
“這個劉家村倒是挺懂規矩,知道王爺的儀仗隊得有九面鑼,雉尾扇、朱團扇這些東西。”
以往李恪在長安,是沒必要用這些。
因為按照規矩,皇帝是十二面鑼,雉尾扇、朱團扇都是十二個。
基本每個官員都有,但是長安那麼多大官,每天都有出行。
長安每個角落都是敲鑼打鼓的,長安百姓沒被煩死,先被震聾了。
所以在長安是沒這些儀仗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