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這個頭,就只能是陳恪了。
陳恪很神奇,他可以不管任何事,但也可以管任何事,有他下達抓捕令,沒人覺得奇怪。
想明白這個道理,譚遠忠就緩緩說道:“有些事皇上不好出面,需要一個黑臉頂上去,陳恪來演這個黑臉也沒人感覺奇怪。”
“他平時不管事,必要時替皇上出面也無可厚非,畢竟皇上仁慈。”
他說這話可就是警告幾位同僚了,李禎面慈心軟,陳恪可是心狠手辣。
突然間他就明白陳恪不管事李禎為何不在意了?再仁慈的皇上也需要一把長刀,陳恪就是李禎的這把長刀,關鍵時候用來砍人。
明白這個道理他就不想再費心思,話題轉到其他事上。
今天的內閣會議必須將皇家銀行的事確定下來,林毅之說了幾次,李禎也著急了,他們再不將皇家銀行的幾個主官定下來,李禎可能就讓陳恪來處理這事了。
這把長刀不僅會砍人,還會賺錢,建立皇家銀行是他提出來的,由他來處理最恰當。
可他不管事,出個主意就沒影。
想起這事譚遠忠就覺得陳恪是個好人。
討論一番官員人選,尚善治也覺得陳恪這人挺不錯,至少不跟他們搶權,他願抓誰就抓誰去吧。
尚善治著急,開完這場人事會議他就要去貢院將自己鎖起來。
他是主考官,因是內閣成員,不能提前將自己鎖在貢院裡也就不能參與出題。
而參與出題的禮部尚書何興之早在一月前就被鎖在貢院裡了。
那些考官同樣如此,已是吏部尚書的蘇林因為任命前就被確定為考官,任命聖旨是在貢院裡接的。
這時就出現一個問題,吏部尚書在貢院裡出題,吏部左侍郎王欽被抓,吏部右侍郎尚未任命,吏部已成群龍無首的衙門。
所以譚遠忠決定兼任吏部尚書,並獲得幾位閣員的支援,向李禎報備一聲即可。
這就體現出內閣的好處了,若不是樞密院、監察院、大理寺都處於內部調整狀態,參知政事又要去貢院,內閣成員完全可以安排一個成員暫時替代某個尚書處理事務,也不用他這個宰相親自出馬。
所以商量完事,譚遠忠喊聲“苦啊”,曹穆等人則拱拱手說道:“譚相辛苦了。”
曹穆返回樞密院,立刻召集張勇和郭昌議事,他也明白,陳恪這把長刀不一定殺向哪個衙門,還是趕緊確定幾件事吧,“新軍由陳恪操心,我們不用管這事。”
“但軍情司對律國和西北的探報還需加強,同時想著更遠的地方,想吐蕃、大理這些地方也不能落下。”
“還有琉球、倭國、交趾、呂宋...”
聽他說到這,張勇急忙打斷,“你先等等,你以為密探招招手就能上來嗎?我們在律國和西北的密探還未完全展開...”
張勇說到這,郭昌打斷他的話,“你們的速度太慢了,律帝在白山受挫敗退,女真人攻克了律國的許多城鎮,這則訊息來得太慢還不詳細,我的軍謀司無法拿出準確的預判。”
聽他抱怨,張勇沒好氣地說道:“你以為密探都長了千里眼順風耳、還有飛毛腿的本事?拿不出準確預判就去找陳恪。”
“我找陳恪了...”郭昌不高興地嚷道:“可他對這事不感興趣。”
郭昌有理由,而張勇更有理由,“他是對你不感興趣,你讓你那個準女婿去問他。”
說起這事郭昌就生氣,轉對曹穆說道:“老曾再不給我面子,我就拎著銅棍去西北找他。”
曹穆苦笑一聲,然後說道:“跑題了。我們繼續研究幾個問題,儘快拿出章程,別讓皇上等急了。”
“重要的是戶部那邊又催了,我們至今拿不出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