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分佈,減少蛋白分子間的無序聚集,從而增加膜蛋白分子間相互作用形成有序晶體的可能性。在這個過程中,透過精確控制脂質的種類、比例以及實驗條件如溫度、壓力等,可以進一步最佳化結晶效果。”
饒子和教授聽完,不禁對張啟的敏捷才思和深厚學識豎起了大拇指,現場的其他教授也紛紛點頭認可。
緊接著,蔣爭凡教授也開口提問:“我是蔣爭凡教授,那我出一個同樣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問題。在細胞自噬過程中,ulk1 複合物是如何被啟用從而啟動自噬的?請詳細說明其上下游的調控機制。”
張啟幾乎是在蔣爭凡教授話音剛落的瞬間便開始作答:“在營養充足的條件下,torc1 與 ulk1 複合物結合並使其磷酸化,抑制 ulk1 的激酶活性,從而阻止自噬的啟動。當細胞處於營養匱乏或應激狀態時,torc1 的活性受到抑制,對 ulk1 複合物的抑制作用解除。同時,apk 被啟用,apk 可以直接磷酸化 ulk1,也可以磷酸化與 ulk1 相互作用的蛋白,如 ulk1 結合蛋白 atg13 和 atg101,增強它們與 ulk1 的相互作用並促進 ulk1 的活化。活化後的 ulk1 進一步磷酸化下游的 atg 蛋白,如 atg14l、vps34 等,這些磷酸化事件共同作用,啟動了細胞自噬過程中的膜泡成核、延伸等關鍵步驟,最終形成自噬體,包裹並降解細胞內的底物。”
蔣爭凡教授面露驚色,對張啟如此快速且精準的回答深感欽佩,臺下的新生們也被張啟的表現深深折服,原本的喧譁聲變成了一片讚歎的低語。
此時,湯富酬教授站了起來,清了清嗓子說道:“我是湯富酬教授,下面這個問題可是博士研究生階段的難度了。你可有信心?”
話音一落,現場圍觀的學生們一片譁然,紛紛交頭接耳,都覺得這要求實在是太苛刻了,連博士研究生的問題都拿出來考,這不是故意為難人嘛。
張啟卻只是微微一笑,坦然說道:“請您出題便是。”
湯富酬教授點了點頭,正式出題,“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中,如何克服因單細胞起始量少而導致的基因覆蓋度低以及技術噪音大的問題?請闡述目前最前沿的解決方案及其技術原理和優勢。”
張啟鎮定自若地回答:“針對基因覆蓋度低和技術噪音大的問題,目前有一種基於微流控技術與獨特分子標記(ui)相結合的前沿方案。微流控技術能夠精確地操控單細胞,將其與反應試劑高效混合,減少樣本損失並提高反應效率。而獨特分子標記則是在反轉錄過程中為每個原始的 rna 分子新增特定的標籤。這樣一來,在後續的擴增和測序過程中,可以透過識別這些標籤來區分真實的轉錄本訊號和由擴增產生的噪音訊號,從而有效地降低技術噪音。透過這種方案,不僅能夠顯著提高基因的覆蓋度,還能提升資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使得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結果更能反映細胞的真實轉錄狀態,為深入研究細胞異質性等生物學現象提供有力的支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湯富酬教授聽後,不禁鼓起掌來,其他教授也紛紛投來讚許的目光,原本喧譁的學生們也被張啟的精彩解答驚得安靜下來,對他的欽佩之情更甚。
謝振邦教授緩緩起身,目光中帶著期許與考驗,說道:“我也出一個博士研究生階段的問題。在基因編輯技術中,crispr - cas13 系統與 crispr - cas9 系統相比,其在 rna 編輯應用中的獨特優勢與潛在風險分別是什麼?並且詳細闡述如何在實驗設計中最佳化 cas13 系統的編輯特異性以避免脫靶效應。”
張啟微微仰頭,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