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後便流暢作答:“crispr - cas13 系統專注於 rna 編輯,其獨特優勢在於能夠對 rna 進行可逆性的編輯操作,不改變基因組 dna,這為一些臨時性基因功能調控研究提供了便利。同時,它可以靶向特定的 rna 轉錄本,在處理一些由 rna 異常導致的疾病模型研究中有很大潛力。然而,其潛在風險是可能存在非特異性的 rna 切割,引發細胞內 rna 穩態的紊亂。在最佳化 cas13 系統編輯特異性方面,可以透過設計更精準的 crrna 序列,利用生物資訊學工具預測並排除可能與非靶標 rna 結合的序列;還可以對 cas13 蛋白進行改造,比如突變一些與非特異性結合相關的氨基酸位點,或者與一些輔助蛋白結合,增強其在靶標識別過程中的精準度,從而有效降低脫靶效應。”
謝振邦教授眼中滿是讚賞,忍不住讚歎道:“太完美了!”
臺下圍觀的學生們卻炸開了鍋,有的學生皺著眉頭,一臉困惑地說:“太難了,這說的都是啥啊,我完全聽不懂。”
而另一些學生則附和道:“雖然聽不懂,但感覺好厲害的樣子,不明覺厲啊!”
只見一位鬚髮皆白的教授緩緩站起身來,現場頓時一片驚呼:“竟然是林忠平教授!”這位在生物學界赫赫有名的學術大咖,其多年的研究成果與深刻見解一直備受敬仰。
林忠平教授目光深邃地看著張啟,聲音沉穩有力:“現在我要提問你一個超過博士研究生階段的問題,這也是當今學術前沿的焦點之一。在微小rna機制研究中,我們知道微小rna對基因表達有著複雜的調控作用,那麼從分子層面闡述,微小rna是如何精準識別靶rna並抑制其翻譯過程的?並且,微小rna與轉基因安全性是不是有關聯?”
張啟神色鎮定,有條不紊地回答:“微小rna主要透過其種子序列與靶rna的 3'utr區域互補配對結合。在細胞內,微小 rna會與ago蛋白等形成沉默複合體(risc)。當微小rna的種子序列與靶rna互補程度較高時,risc會抑制rna的翻譯起始過程,或者促使其脫腺苷酸化從而降解rna,以此實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而關於微小rna與轉基因安全性的關聯,實際上兩者並沒有直接關聯。轉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表達產物主要是蛋白質,微小rna主要在轉錄後調控內源性基因表達。雖然在一些研究中有發現植物微小 rna 可能進入動物體內,但並沒有證據表明這些微小 rna 會因轉基因操作而產生特異性的、足以影響轉基因安全性的變化。在已有的大量轉基因安全性評估實驗中,從分子、細胞到個體水平的多項檢測指標均未顯示微小rna與轉基因安全性存在必然聯絡,其作用機制與轉基因過程中的基因插入、表達調控等環節相互獨立,在不同的生物學過程和層面上發揮作用。”
林忠平教授專注地聽完,微微點頭,對張啟的回答表示認可與讚賞。
張啟之所以回答的這樣精準,是因為他在上一世與2024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直接交流過。
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兩位美國科學家維克托·安布羅斯(victor abros)和加里·魯夫昆(gary ruvkun),以表彰他們發現微小rna(icro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
在林忠平教授之後,又有三個教授也相繼丟擲了高難度的問題,涵蓋了細胞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生物化學的研究範疇,而且都超過了博士研究生階段。
張啟始終全神貫注,思維猶如一臺高速運轉的精密儀器。每一個問題提出後,他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梳理出清晰的解題思路,隨後便鎮定自若地給出精準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