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匪風波過後,日子逐漸趨於平靜,李阿孃聽紀清越說想養些雞鴨鵝子,便風急火燎地去村子裡的人家尋種蛋。
雞蛋好找,鴨蛋與鵝蛋就有些難尋,他們這隻有一條大河,養這兩種家禽需要定時放進河流遛一遛,所以這裡的人都不大愛養鴨養鵝,李阿孃也是跑了好幾個地方才找到幾隻鴨蛋與兩隻鵝蛋。
考慮到紀清越不會孵蛋,李阿孃讓家裡的老母雞幫忙,等順利孵化出雛雞雛鴨,小心地養了幾天後才拿給他的。
養大一點,小雞小鴨不至於太過脆弱而夭折。
羊的話,好找得很,到村裡專門養羊的人家裡就能買到小羊羔。
李二郎出去一趟便拎回四隻羊羔,其中一隻是小公羊。四隻小羊羔毛茸茸的,稚嫩的叫聲,咩咩叫個不停,跑起來是跳著的,紀清越一看心都化了。
如今畫裡已經大變樣,從外面看差別不大,也就是空地慢慢被開墾出來做田地,種著小麥水稻和粟米,可草廬後、山坡後、樹林中各有乾坤。
草廬後是紀清越的第一塊菜地,從當初的小小一塊菜地到現在的大菜園,已經擴大到松林邊緣無法再外拓了,菜園邊圍著一圈木籬笆,裡邊的菜畦方方塊塊,種著不同的蔬菜。
山坡後是果園與棉花地,果藤與果樹已經栽進地裡大半年,無論是攀爬的藤條還是開枝散葉的樹枝,都與幾個月前截然不同,長勢十分不錯,綠意盎然,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吃到自己種的果子。
果園旁邊是他的棉花地,上一次收穫的近百粒棉花種子,只留下一小部分以備萬一,其它要用來播種的棉籽在晾曬後,就一粒一粒埋進山坡上的地裡。
棉花枝條開始長高時,紀清越小心翼翼地剪去一些生長過分向上的枝條,免得在棉花要開花育種時得不到需要的養分。
另外,他得格外注意這些作物的收穫時間,如今天氣熱,生長週期太短,小麥和粟米大約要一個半月,水稻要兩個月,棉花似乎要更快一點,一個月多幾天就能採摘了。
為了避免收穫期撞在一起,造成一個人來不及採收的局面,紀清越特地列了一張時間表,提醒自己收割與播種的時間。
溪水裡,春季投下的魚產了許多卵,這些卵都孵化出無數小魚苗,四個月過去,魚苗慢慢長大。
有屏障相隔,加上水域本就狹小,小魚長大後佔據許多空間,紀清越沒想到當初看起來不怎麼顯眼的小魚,現在竟然擠滿了小溪。
於是紀清越不得不擴大養魚的水域,把攔截的石頭往更下游的地方移動。
對於新來的小雞小鴨小鵝,紀清越明目張膽地在草廬旁邊的松樹下紮了一圈半人高的籬笆,又將籬笆隔開分成兩半,一邊養雞,一邊養鴨和鵝,小雞數量龐大,鴨和鵝聯合起來也不是對手。
小羊的羊圈設在溪水上游的松林裡,為了防止小羊活潑好動撞破籬笆,紀清越很用心,劃了一塊很大的地方,把木條深深插進地裡圍成一圈,然後用藤條一圈圈地將木條纏起來做加固。
羊圈裡鋪著一層幹松針,找來一小塊石板放進羊圈裡,把溪邊的新鮮茅草割下來扔在石板上,就是小羊們的飯桌,李二郎給他拿了一箇舊水盆當做小羊的水槽。
最後他用茅草編了好幾張草簾,先用細木條橫放在羊圈上木條,再往木條上鋪草簾,固定妥當後羊圈的屋頂就完成了。
紀清越佈置得井井有條,一切都在慢慢往好的方向發展。
今天李家老宅大擺宴席的日子,慶祝家裡兩個新生兒的百日和滿月,院子裡擺不下的桌子,只能擺到院外的路上。
李阿孃一家天沒亮就到老宅幫忙,村子裡相熟的嬸子也都早早過來一起操辦席面。
水盆裡一捆一捆新鮮的蔬菜最是顯眼,種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