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口抵達,正在進行最後的殲滅。
陳翰章面對的局面,原本就杜開山簡單的多。杜開山是在更加有利於防禦一方的山區作戰,陳翰章所在的作戰區域,除了西部山丘陵地帶之外,大多都是平原地形,極其有利於發揮抗聯的坦克突擊力。
在完成合圍之後,陳翰章採取了裝甲叢集向心突擊的戰術,充分發揮了坦克的突擊力和火力以及速度。在加上步兵多路突擊並進,短時間之內就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完成了對其三十軍的分割。
當然陳翰章進展速度如此快,也並非是沒有代價的。清水規矩的三十軍兵力和裝備,曾經在短時間之內為關東軍最高。其配備的反坦克火炮總數,在關東軍所屬各兵團之中,也是數一數二的。
因為地形和位置的關係,該軍配備了關東軍三分之一的反坦克炮。日軍為數眾多的反坦克炮群,再加上打紅了眼的日軍,不斷採取的肉彈戰術,在激戰之中也給陳翰章所部,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尤其是主攻的坦克部隊,損失有些過於巨大。參戰的獨立坦克團,除了部分之外,普遍只剩下十餘輛坦克。損失最大的一個獨立坦克團,只剩下了三輛坦克。即便是裝甲一師,也損失了近五分之一的坦克。
坦克部隊的戰損,甚至曾經讓陳翰章一度請示楊震,是不是略微放緩一下攻擊力度,以便重新調整兵力部署。以保證參戰各部隊,儘可能的不在此戰之中傷及到元氣。畢竟坦克的補充,對於抗聯來說並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但對於陳翰章的請示電報,楊震並未予以批准。而是告訴他不要給日軍任何的喘息機會,不要給日軍任何的調整繼續,不要顧及損失和傷亡。進攻、進攻、進攻,不顧一切的進攻,在日軍徹底覆滅之前,絕對不要停止進攻。
當清水規矩的突圍行動暫開的時候,陳翰章卻敏銳的感覺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減輕傷亡的機會。他立即調整部署,將手中全部的預備隊,都給抽調了上去。有意識的在南面兩個合圍圈,也是圍困日軍兵力最多的兩個合圍圈,某些部位上有意識的讓開一些缺口,採取了以坦克配合步兵多路截殺的戰術。
不過陳翰章並不是一味的讓開口子,在口子的選擇上陳翰章很是慎重,同時也劃定了一定的範圍。以免自己出現打兔子不成,就連摟的草也丟了。他給前線部隊下了死命令,讓開口子的方向,絕對不能讓日軍越過自己劃定的範圍。
而在口子的兩邊,陳翰章則集中了大量的火力,組成了交叉的火力。並以部分的坦克,部署日軍口子通道的兩側。並將上級配屬給自己的航空兵主力,都放在了自己給日軍有意識留下的突破口方向。
最關鍵是此時的日軍上下,軍心已經陷入混亂。儘管清水規矩下達的命令是各自選擇突圍方向,但在瀋陽、鐵嶺一線已經丟失,周邊除了新民之外也再無任何友軍的情況之下,向著西南方向突圍,成了三十軍各部同時也是唯一的選擇。
當然陳翰章也很是“順應軍心”,將有意識留出來的口子,也主要放在了西南方向。結果清水規矩三十軍所屬各個師團的突圍剛一開始,就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張由炮兵、航空兵、步兵武器組成的火網之中。
而在這場火力追殺的過程之中,抗聯的炮兵居然打出了只有在進攻的時候,才會出現的雙層彈幕。各種口徑火炮組成的炮群,在前線炮兵觀察員的引導之下,不斷的將成噸的炮彈砸到突圍日軍的頭上。
在加上天上的抗聯航空兵,各種飛機輪番的不斷攻擊,以及各種步兵火力的配合。陳翰章有意識讓開的幾個口子兩側,密集的各種火力將日軍突圍的兵力成片的撂倒。勉強衝出去的日軍,又被圍上來的坦克四處追殺。
面對著這種情況,別說眼下整體的軍事素質,尤其是作戰意志已經下降不止一籌的這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