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師團。即便是一向以戰鬥意志頑強著稱的,幾年前的老關東軍,恐怕也扛不住如此的打擊。
在突圍之中遭受猛烈火力打擊之下,軍心和士氣也已經徹底亂到了谷底。突圍的日軍各部,全部都陷入了兵敗如山倒,這個自明治維新日本建立新式陸軍之後,在日軍之中還是第一次出現的境地。
沒有人在去理會什麼,更沒有人去理會原來上級制定的什麼計劃。什麼攻擊部隊、什麼側翼掩護的部隊,什麼第一梯隊、第二梯隊,都沒有人去理會了。日軍一直恥笑中**隊的事情,正在他們自己身上重新上演。
徹底崩潰的整個三十軍所有突圍的日軍部隊,幾乎全部徹底的跑亂了建制放了羊。所有的日軍只要沒有被炮彈炸倒下,就什麼都不顧,丟掉了一切可以丟掉的東西,埋頭向西南方向拼命的逃跑。
等付出了大量代價,勉強從火網以及坦克追殺之中,逃出一條昇天路,好不容易掙扎著跑出了遠的二三十公里,近的不過十幾公里的日軍,還沒有等自己喘息一口氣,卻愕然的發現自己又陷入了一個個新的合圍圈。
第三百一十章 三十軍的覆滅
而由於突圍時的巨大傷亡和混亂,當新的合圍圈完成時,日軍已經被分割的更加零散,各個合圍圈內的兵力多的兩三千人,少了則只有七八百人。而在他們身後的路線上,到處都是被炸的七零八落的屍體。
尤其是需要渡過遼河突圍的一路日軍,損失更是慘重。儘管該部日軍趁著夜色,利用手中的衝鋒舟,以及隱藏在河兩岸蘆葦蕩之中的木船。在原有的浮橋被抗聯炸燬後,又集中了三百多工兵,突擊架設了十幾道浮橋。
但在渡河的時候,這十幾座浮橋卻成了抗聯航空兵和遠端炮兵,最明顯的目標。而兩翼截殺過來的抗聯地面部隊,也把這十幾座浮橋當成了主攻目標。調動所有的炮火,以及大口徑機槍,全部用來封鎖橋面以及兩岸渡口處。
這十幾座浮橋炸了修,修好再被炸。橋面上搶渡的日軍連同浮橋,一同不斷的被炸上天。河東等待渡河的部隊,也不斷被抗聯遠端火箭炮覆蓋。十幾個小時的激戰下來,遼河兩岸與河面上,到處被炮彈、航彈炸死的,天上機載機槍掃射死的,浮橋被炸斷後被沖走淹死的日軍屍體。
在該處下游河道的一個轉彎處,因為水流放緩,水面上更是密密麻麻積累著上千具日軍的屍體。河面上黃呼呼的一片,幾乎已經看不到河面的本色。戰後抗聯組織當地漁民打撈了許久,也沒有完全打撈上來。
屍體太多了,幾乎是撈不勝撈。此後多少年之內,原來聞名整個遼寧省的遼河魚,當地再無人問津。甚至到了戰後幾十年,興修水利的時候,還不斷能在河道內發現大量的屍骨,日式鋼盔、武器彈藥。
僅僅五八年大修水利,一次就在該處河道內撈出上百具屍骨,數噸的武器彈藥。甚至還撈出來兩門日製四一式山炮,一門五十毫米反坦克炮,輕重機槍一口氣撈出來了近百挺,鋼盔和九九式步槍碼了整整半畝地。用當地一個轉業老兵來說,足夠裝備一個加強團的武器。
強渡遼河突圍的這部日軍,最終遼河這道曾經被他們,當成阻擋抗聯坦克叢集的一道天然屏障的河流,最終卻成了他們難以逾越的一條生死線。該部突圍的八千多日軍,除了河西千餘人僥倖逃生之外,其餘的全部覆滅在遼河兩岸以及葬身河中。
原本在突圍之前,日軍各個師團設想的那些什麼壁虎戰術,什麼在必要的時候採取的刺刀攻擊、決死突擊等等戰術,對於日軍來說一樣沒有用的上。因為在他們突圍的時候,抗聯壓根就沒有進行追擊。
除了沿途以團營為建制的坦克叢集,掩護步兵不斷的截殺,不斷的從突圍的日軍身上,撕咬下一塊塊來之外。就是利用自己手中汽車數量的優勢,將部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