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4頁)

家蒙田、近代現實主義小說家福樓拜,以及倡導意識流的另一巨擘普魯斯特同樣讚美。此外,這位英國女作家格外推崇以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訶夫等為代表的俄羅斯文學,稱託翁為“真正的大師”,“《戰爭與和平》描寫了人類一切經驗同感受”;而她和喬伊斯的作品僅僅是“零星的札記”而已。

弗吉尼亞·伍爾夫之所以能綜合傳統與創新,除了其他因素,家庭教養同個人身世起了頗大作用。她出身於

¤╭⌒╮ ╭⌒╮歡迎光臨

╱◥██◣ ╭╭ ⌒

︱田︱田田| ╰……

╬╬╬╬╬╬╬╬╬╬╬╬╬╬╬版 權 歸 原 作 者

,祖上幾代為達官顯宦。其父雷斯利·史蒂芬是德高望重的學者,崇尚理性主義及自由主義的倫理學家,又是文藝評論家和傳記家(曾編纂鉅著《國家名人詞典》),並且是劍橋大學的“元老”之一。他的原配是大作家薩克雷之女,續絃是朱莉亞·德克沃斯,即弗吉尼亞的生母。這位日後的女作家深受父母的薰陶,她繼承了父親高超的智力、穎異的悟性與洞察力(但逐漸懷疑以至背離老父嚴峻的道德觀念);同時繼承了母親熱愛生命和生活的本能(儘管還有悲觀厭世的一面)。

她父親生前交往的大都是文化界名流,如小說家哈代、麥瑞迪思、亨利·詹姆斯,美術史家與評論家魯斯金等,經常是史蒂芬家的座上客。此外,他有大量藏書,因而弗吉尼亞於青少年時期即博覽群書,讀遍柏拉圖、索福克勒斯、普魯塔克同斯賓諾莎等所撰文、史、哲經典名著,奠定了深湛的文化基礎。由於她自幼羸弱,未入學校受正規教育,而是在父親教導下,以自修為主。這使她在以後的創作及評論中,既擺脫了清規戒律與學究氣,又養成了非正統觀念,我行我素,隨意抒寫。

另一方面,她同劍橋大學的淵源很深,因為父、兄曾在那古老的學府裡攻讀或任教。她正是透過兄長沙佩的介紹,結識了劍橋的不少師生,其中包括李奧納特·伍爾夫,即她日後的丈夫,一位具有社會主義傾向的政論家和經濟學家,也是文學批評家。婚後,於一九一七年,夫婦倆創辦霍加斯出版社,陸續刊行了當年的“新秀”如小說家愛·摩·福斯特、凱塞琳·曼斯菲爾德,史學家與傳記家列頓·司屈雷基(《維多利亞女王傳》等的作者)以及詩人託·斯·艾略特的作品,對現代英國文學的發展起了開風氣之先的作用。不久,勃盧姆斯伯裡區的伍爾夫家成為一個小集團的中心;除了上述諸人,尚有美術評論家羅傑·弗拉伊(首先評介法國後期印象派的英國人)、畫家鄧肯·葛蘭特、哲學家羅素與經濟學家凱恩斯等,均為當時的“新星”。

這個小圈子是影響深遠的英國早期先鋒派,其特徵是獨樹一幟,情趣雋雅,審美感與鑑賞力極為敏銳,文藝創作標準甚高,學術氣氛濃厚;並且蔑視宗教傳統和社會習俗,在這方面深受劍橋哲學教授G·E·摩爾(中間偏左的不可知論者)的啟迪。

弗吉尼亞·伍爾夫就在這新舊遞嬗的時代、社會環境和文化思潮中生活與創作。她一生共寫了九部長篇小說,若干短篇小說,一個劇本和一部傳記,三百五十多篇文藝評論及隨筆,並譯過托爾斯泰的談話錄與情書集(1923)。她逝世後,由丈夫和友人整理並出版其日記(1953)、書信(1956)以及自傳(1976)。長篇小說內的重要作品是:《達洛衛夫人》(1925),《到燈塔去》(1927),《奧蘭多》(1928),《波浪》(1931)和《歲月》(1937)。西方評論家一般認為,最具意識流特色的是《達洛衛夫人》,迄今讀者最欣賞的是《到燈塔去》,而在獨特的藝術上臻於化境之作則是《波浪

最新小說: 震驚!高冷影帝是忠犬小狗 成為黑暗四天王致力於幹掉四聖獸 誘爾為臣 穿成瘋批反派,萬人迷皇子殺瘋了 心譚 網遊:我覺醒了兩個隱藏職業 王者:我神級實力,一秀五! 戰錘40k灰燼編年史 闖關遊戲,詞條太強了 從傳奇開始證道成神 詭案奇聞 NBA:投籃四萬年 紅樓之林家有嫡子 慾望大獎賽:假面騎士睚眥 攻略一時爽,死遁回來洗白小黑屋 海島求生,開啟簡易模式 穿書:炮灰他要頂不住了 網遊之這個殺手是牧師 蒼穹戰線下的黃昏 凰臨天下:重生之謀權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