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轟炸機,這就使得飛機的尺寸比起戰鬥機來要大,生產和維護成本要比單座戰鬥機高。
早在7月初bc18定型生產後,王庚對王助和巴玉藻提出的新款戰鬥機的設計要求為:這是一款用來爭奪制空權的單座單發單機翼全金屬蒙皮的空優戰鬥機,具備極好的爬升率、較小的拐彎半徑、高速度、高升限、強大的火力,較佳的低空盤旋能力,這款戰鬥機在爭奪制空權之外,還將具備極強的對地攻擊能力。
王庚給王助和巴玉藻繪製的參考設計圖分別是日後的德國梅塞斯密特me—109和日本零式戰鬥機的草圖,至於王庚前世二戰時美國貝爾公司設計的p39飛蛇和洛克希德設計生產的p38閃電,包括英國的颶風和噴火,此刻不在王庚的選擇範圍之內。
原因有很多,比如說英國人的噴火和颶風長的太醜,而美國的p39則是發動機中置的技術,醜且不說,在這1918年要王助巴玉藻帶領的技術人員設計一款發動機中置的戰鬥機出來太過石破天驚勉為其難。
經典的未必是最完美的,但一定是最有效的武器,梅賽斯密特m109和日本零式就是這樣的飛機,前世有人研究過,日本零式如果選用的是大功率的金星發動機,成為重型零式的話,那麼直到二戰結束,都不會有一架戰鬥機能在效能上超越零式,而德國的me109,則具備極強的操控性、火力、裝甲和對地攻擊能力,是一款二戰前期極為經典的戰鬥機,一直使用到戰爭結束依然能抗衡後期出現的英美蘇俄等先進飛機。
至於老毛子的la5和la7,王庚雖然同樣畫了草圖,但並不指望巴玉藻和王助會選中這兩款草圖作為設計參照物,la7當然是一款二戰中先進的戰鬥/攻擊機,但是它的航程短、載彈量少、使用前緣襟翼的首創在1918年來說技術難度和風險都太大,而且la7本來是一款以木結構為主填充的戰機。
至於中國參戰軍下屬航空處正副處長王助、巴玉藻,在見識了王庚拍著腦袋畫想象中的飛機草圖的能力之後,特別是兩款以王庚的草圖為基礎設計定型的fr18和bc18達到了設計要求定型生產並在航空隊中大展身手之後,這倆人已經不再費心琢磨中國王是從哪想出來的設計草圖,只能歸置為王庚是一個設計天才,永遠有與眾不同領先一步的視角和念頭裝在中國王的腦子裡。
而王助和巴玉藻這兩位中國航空業的奠基人、中華飛機制造公司的正副總工程師,要做的就是用這個時代的材料和工藝,實現中國王拍著腦袋畫出來的草圖和對飛機的效能要求。
王助看中的是me109的設計草圖和外形,而巴玉藻則看中了零式,由於高強度高韌性的鋁合金材料的使用已經在前面的fr18、bc18兩款國產飛機、以及中華鷹ixv8和xv12兩款引擎的設計研發和生產上取得了大量的實踐經驗,零式飛機的那個外形和效能指標似乎更吸引巴玉藻這個主持引擎國產化的副總工程師。
或許這也是因為之前根據王庚畫的草圖設計定型的bc18本身的原型機就是日本的一式陸攻的外形和佈局,所以零式草圖和bc18很有點一脈相承的氣質在裡頭。
不過最後經過王助、巴玉藻和專案組美英法中各國工程師的爭論以及綜合考量,最後定下來的這款全新設計的單發單座下單翼戰鬥機更多的採用了梅賽施密特me109的氣動佈局,或者說,被命名為af18的這款戰鬥機擁有me109的堅固、輕巧、可靠、靈活的特徵,攻擊能力強大,同時又擁有零式的爬升速度和極佳的拐彎能力。
由於在王庚前世,無論是me109還是零式,發動機的馬力都超過了1000馬力,而此刻中國所新研發的最新型的中華鷹ixv8的馬力也只有360hp,這就使得af18的塊頭和重量比me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