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我不理解的‘唐虞揖讓’,對於這件事您是怎麼解釋的呢(臣雖村夫,不睹先王之政,然嘗聞堯舜之世,十日一風,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鑿井而飲,所謂‘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是也。今值紀綱不振,教化不行之世,而曰‘舜日堯天’,誠小人所不解也。且又聞堯舜之世,正百官而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今明公一舉而宋背會,再舉而魯劫盟。用兵不息,民勞財敝,而曰‘百姓樂業,草木沾春’,又小人所未解也。小人又聞堯棄其子丹朱,而讓天下於舜,舜又避於南河,百姓趨而奉之,不得已即帝位;今君殺兄得國,假天子以令諸侯,小人又不知於唐虞揖讓何如也)?”
齊桓公大怒:“你這匹夫,出言不遜,斬首!”左右士兵綁了甯戚,準備砍頭。
然而甯戚面不改色心不跳,絲毫沒有怕死的感覺,只是仰天長嘆:“桀殺龍逢,紂殺比干,今天我甯戚是第三個呀!”還真的把自己當做人物啦。
注:【夏桀王,夏朝的最後一個王,荒淫無道,關龍逢,夏桀的大臣,勸諫夏桀,被囚禁殺害,夏朝滅亡。商紂王,也是荒淫無道,比干,王室重臣,勸諫商紂王,被剖心殺害,商朝滅亡。】
,!
隰朋趕緊勸阻齊桓公:“這個人不卑不亢,很有骨氣,也很正直,不像是普通的鄉下人,主公你就饒恕他吧(此人見勢不趨,見威不惕,非尋常牧夫也,君其赦之)。”
齊桓公還算聽勸,命令釋放甯戚,對他說:“我剛才是試探試探你,你還真行,是個爺們(寡人聊以試子,子誠佳士)。”
這時甯戚才把管仲的推薦信拿出來遞給齊桓公。
推薦信寫到:
臣奉命出師,行之峱山,得衛人甯戚。此人非牧豎者流,乃當世有用之才,君宜留以自輔。若棄之使見用於鄰國,則齊悔無及矣!
齊桓公說:“你既然有仲父的推薦信,為啥不早拿出來?”
甯戚說:“都說‘賢君擇人為佐,賢臣擇主而輔’,君主如果討厭正直敢說真話的人,而喜歡阿諛奉承的,並且對說真話的人沒有好臉色,那麼我寧肯死去也不拿出宰相的推薦信(臣聞‘賢君擇人為佐,賢臣亦擇主而輔’,君如惡直好諛,以怒色加臣,臣寧死必不出相國之書矣)。”
齊桓公聽後非常高興,就安排甯戚坐上身後的車子,一同出發了。
當天晚上,軍隊安營紮寨。
齊桓公命令點上燈燭火把,並讓隨身侍從趕緊把官服官帽都準備好。
寺人貂問:“主公您要求準備的衣帽,是為甯戚加封進爵用的嗎?”
注:【寺人:古代宮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閹人擔任。又稱為‘巷伯’,是皇宮內室門禁的謹嚴者,負責傳達皇宮內外的話語。貂,就是那個自宮的豎貂】
齊桓公點頭稱是。
寺人豎貂說:“衛國離齊國不遠,為啥不先派人去做個背景調查呢?如果調查結果沒啥問題,再讓他入職不是更好嗎?”
齊桓公說:“這個人是個開朗大度的人才,不拘小節,恐怕他在衛國或許會有小的過錯,如果調查知道了這些事,給他加封進爵就有點不完美了,放棄吧還有點可惜(此人廓達之才,不拘小節,恐其在衛,或有細過。訪得其過,爵之則不光;棄之則可惜)。”
當即就在燈燭之下,拜甯戚為大夫,讓他與管仲一同參與國政。
甯戚穿上官服,拜謝齊桓公。
髯翁有詩曰:
短褐單衣牧豎窮,不逢堯舜遇桓公。
自從叩角歌聲歇,無復飛熊入夢中。
齊桓公率領軍隊來到宋國的邊界,陳宣公杵臼(chu jiu)、曹莊公射姑、周天子派來的大夫單蔑(子爵)也都領兵聚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