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55年的“首止之盟”,是由齊桓公發起的,為了擁戴周太子鄭能夠順利繼位,樹立太子的威望,打擊篡位謀權的周王次子帶,所以聯合八國諸侯,在首止舉行擁護太子鄭的集會。
可是在正式開會前,鄭伯接到周天子的密信,要求鄭伯與這個聯盟分手,回頭去投靠楚國,與楚國聯合起來幫助次子帶繼承周朝的王位。
儘管鄭國沒有參加這個“首止之盟”的大會,齊桓公還是如期舉行,成功地與宋、魯、陳、衛、許、曹等諸侯簽約,共是七國諸侯,歃血為盟。
太子鄭親自參加,但是不參與歃血,以表示諸侯不敢與太子平起平坐。
盟詞曰:“凡我同盟,共翼王儲,匡靖王室,有背盟者,申明殛(ji)之!”
次日,太子鄭要返程回京城了,各國都派出戰車兵士護送,齊桓公與衛侯親自送出衛國邊境,太子鄭垂淚而別。
史官有詩讚雲:
君王溺愛冢嗣危,鄭伯甘將大義違。
首止一盟儲位定,綱常賴此免凌夷。
鄭文公(鄭伯)聽說諸侯會盟後,將要討伐鄭國,心裡害怕了,就打算違抗周王的密令,不去投靠楚國了。
楚成王得知鄭伯沒有加入“首止之盟”的團隊,大喜:“這樣一來,鄭國就得向我靠攏了。”
於是派使者前往鄭國先聯絡申侯,表達想要與鄭國處好關係的心意。
這裡先介紹一下申侯。
申侯,春秋時期楚國申地人,以前在楚國為官,口才好,討好領導,貪汙受賄,楚文王挺喜歡他,寵信他,到楚文王死的時候,楚文王害怕後來的君主不能容忍他,就給了他大量財物,讓他投奔別的國家避禍,於是申侯逃奔到鄭國,在櫟邑(河南禹州)為鄭厲公做事,鄭厲公也非常寵信他,就跟楚文王寵信他一樣。
等到鄭厲公復辟即位,就任命他為大夫。
由於申侯的這些工作經歷,所以楚國的官員都認識他,跟他關係很好。
注:【申國:姜姓,初封為伯爵。其封地在宗周(周王室京城周邊的區域)以西,在今陝西省眉縣東北,因位於宗周以西,故別稱“西申”。後來申侯之女(就是周平王的母親)成為王后。之後,申伯晉爵為申侯。在周宣王時期,改封申國在南陽,稱為“南申國”,後來南申國被楚國滅亡,所以這裡的地盤就成為楚國的申地了。
南申國被滅亡後,其族人東遷徙到信陽,形成“東申國 ”。
一說申國始封地在河南南陽的唐河、白河流域,建都在今南陽市北謝地。
周宣王改封的“謝地”,位於淮河上游的今河南信陽,形成“東申國”,而仍以“謝”命名其城,以不忘舊地也。】
申侯私下裡對鄭伯說:“當今天下諸侯,只有楚國才能夠抗衡齊國,況且還有周王的指示要你投靠楚國呢?您如果不投靠楚國的話,齊、楚兩國都會對你不利,那樣,鄭國就完蛋了!”
鄭文公被他忽悠的相信了這個理論,於是暗地裡派申侯輸款於楚(向楚國暗通情誼)。
注:【輸款:暗通情誼】
周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54年
注:【《東周列國志》原文周惠王二十六年,有誤。周惠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52年薨。】
齊桓公率領同盟諸侯討伐鄭國,圍攻新密(河南鄭州新密市)。
當時申侯還在楚國,聽到這個訊息,就對楚成王說:“鄭國之所以願意歸附楚國,是信奉只有楚國才能夠抗衡齊國的信念。現在鄭國在我的勸說下,已歸附於楚國了,危難時刻您不去救援鄭國,那麼我拿什麼說辭去交差呢?”
楚成王向眾官員詢問對策,令尹子文說:“召陵(河南漯河市召陵區)戰役,許穆